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末年至隋朝前期,中国北方地区除在较短时间内处于统一状态外,各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长期处在分裂、动荡与战乱之中。此外,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导致这一时期的人口在较长时间内呈大规模流动状态。与此同时,就生态环境而言,由于森林等植被较前代受到较为明显的破坏,人口相对集中的关中及中原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有所恶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气候出现严重的异常现象,北方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寒冷与高湿之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方地区频繁暴发大规模疫情。

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疫病暴发情况

朝代名称时间跨度疫情次数/次疫情频度
东汉末年20年(200年-219年)45.00
三国时期(曹魏)45年(220年-264年)59.00
西晋时期52年(265年-316年)202.60
十六国时期69年(317年-385年)154.6
北魏时期148年(386年-533年)197.79
东魏与西魏及
北齐与北周时期
47年(534年-580年)133.62
隋朝前期19年(581年-599年)53.80

——摘编自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疫病与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3-6世纪的疫病与中国北方社会,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创设了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卫生总署,积极推进“中央化”的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总署通过设立地方附属机构,赋予地方处理供水、房屋排水、下水道建设与修缮等权力。但这是一部许可性法案,缺乏强制性,加上地方当局抵制中央监管,公共卫生管理成效不高。

英国政府认识到应在突出法律权威与中央执行力的同时,尊重英国的自由自治传统。1858年通过修订1848年法案精神的《地方政府法》与《公共卫生法》,将卫生总署卫生管理权转到枢密院。枢密院特别成立医务部,发挥医生专业作用,重视医学实证研究,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地方管控则遵循《地方政府法》,转交给内政部负责。内政部遵从“自愿”原则,赋予地方政府进行消防工作、清除街道障碍物等强制性权力。

卫生总署被撤后,卫生管理机构各行其是。1871年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合并了内政部、枢密院等机构,将其职能归并到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中。事务部统筹负责地方卫生事务,只在地方卫生机构消极懈怠时,才会干预地方事务,呈现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并适当接受中央监督指导的特色路径。

在整个19世纪中后期,影响英国的主要传染病致死率都大为下降,英国人口死亡率从18411850年的22.4降至1891190018.2‰。国内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建设稍有成效,被迅速推广到殖民地,并影响欧、美各国。

根据材料,评析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2024-08-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警察是防疫管控举措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京师巡警总厅制定颁布公共卫生法规并通行于全国。警察通常配合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画与演讲等,向民众宣传疫病知识。还依靠警察力量,规范人们的卫生行为。在疫病易发季节,警察会在主干道泼洒防疫药水,如遇患者还会及时施救。要求任何人发现疫病患者都必须报告,否则受罚。为防止疫情扩散,当局采取阻断交通、隔离病人和强制消毒等措施。对病死者及时掩埋。但是,警察对疫病的社会管控作用是有限的。

——据周依苒《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对疫病的社会管控》整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年战争和灾荒、城乡环境脏乱差、医疗资源短缺及医治水平比较低下等原因,各地传染病时常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把防病治疫作为重要工作,制定法规,建立疫情报告、会议、检查、统计等负责制度。为了消除群众顾虑,医务人员上门讲病害、谈实效、揭流言,最后群众多数都接受了疫苗注射。在爱国卫生运动中,领导干部和党员积极带头,真抓实干,激发了群众参与卫生运动的热情。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社会公共治理工作,运动始终依靠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

——据孙应平《历史足迹: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的爱国卫生运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疫病治理的做法,并分析其效果有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4-08-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18年,面对大流感的肆虐以及防疫陷入困境,美国出现了所谓的疫情“地理溯源”,进而有了“西班牙病毒”“俄国病毒”“德国病毒”等舆论风波。这一现象反映了(     
A.病毒研究的科学化B.民族主义的狭隘化
C.语言暴力的感性化D.医学问题的政治化
2024-08-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申报》社论载“(华商药房)皆藉西国之药水、药酒、药丸、药散,售诸华人。此等药水,若问其为何药制成?本铺之人不能答也,但云卖药不传方而已。问诸华医,则云此外洋之药,本非我辈所能知也。问诸西医,则曰药名改易华字,瓶上又无洋文,令人莫可测度也。”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医药行业造假售假成风B.西药疗效优于中药
C.社会盛行崇洋媚外之风D.国人笃信传统秘方
2024-08-1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博士,平时在地方巡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进行医学教育,唐玄宗时期制定《广济方》,要求地方官员将其中常用的药方抄写下来,张榜天下,便于在疫情暴发时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唐代政府设坊隔离,各州县设立“病人坊”,对病人收容、隔离、治疗,有效切断传染源,集中力量救治病人。唐代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掩埋因疫致死尸体,禁止病人家属乱抛尸体,督促和鼓励家人将死者掩埋,有效防止通过尸体的疾病传播。

唐代中央政府会在暴发疫情之后调拨粮食发给地方或开放义仓赈济灾民,同时酌情针对灾情大小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用以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册府元龟》中记载:“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所余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活,必至夭伤,长吏勒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也具都数闻奏。”官府规定了对遗孤的近亲收养制度,而且会予以补助两个月的口粮,用以保障这些遗孤。

——摘编自代有利《唐代防疫体制及启示》

(1)概括唐代疫情防护的主要措施。
(2)分析古代防疫对现代防疫有何启发。
2024-06-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中华医学杂志》在重庆复刊,其卷头语写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创刊以来,出版已达二十八卷。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

                                                                                  ——摘编自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材料二:《中华医学杂志》复刊初期的部分内容

卷号及期号部分文章主题
1943年第29卷第2期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
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
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
1944年第30卷第4期神经病科医师之训练
1945年第31卷第1期海外空运服务社之医疗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3期空运手术队之降落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5期国外麻醉问题

                                                                              ——据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复刊初期《中华医学杂志》内容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时代价值。
2024-05-2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青海一带的“瘴气”在唐以前史书中屡有所见,但两宋时期很少见,两宋时期,官方文献所载瘴疾多集中两   广岭南地区;唐之前贵州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州县,文献中很少有贵州瘴疾的记载,及至元代,记载明显增多。官方文献关于瘴疾的记载(     
A.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B.折射出中原王朝势力的消长
C.有利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D.反映了华夏文化漫润的深浅
9 . 元代王好古在《此事难知·序》中说:“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这表明(     
A.医生是古代最神圣的职业B.医生的职业在于延续生命
C.医生的神圣属于道德绑架D.医学成就源于古哲学发展
2024-05-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控制下的地中海世界爆发了首次大规模流行的鼠疫,由于当时正处于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统治时期,故称为“查士丁尼瘟疫”。主导民众精神生活的教会一再强调“上帝惩罚”而造成思想混乱和巫术迷信横行。参与防疫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预案,仓促应对瘟疫,穷于被动应付,在处理尸体上采取一些简单原始的措施,草草埋葬了事,更因缺乏治疗药物而加重了瘟疫扩散。政府救济活动无序,大饥荒导致和加剧了社会混乱。

——陈志强《公元6世纪地中海大瘟疫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成为宋代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约发生93次大规模的流行。政府是否决定对疫病采取应对措施,关键在于地方官吏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和准确。宋代建立健全了信息流通渠道,将政府、医家和民间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包括疫情的收集、上报、接收、处理、传播和使用。政府还对参与疫病救治的官员,按其救活人数予以升迁和奖惩。疫病发生时,政府常常命令翰林医官院、大医局等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赐药,向朝廷汇报疫情流行情况并提出应对建议。南宋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韩毅《宋代政府应对疫病的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瘟疫”加剧扩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府应对疫病的经验。参照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应该在灾疫防治中发挥的作用。
2024-05-2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