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各分支中,唯有传统的中国医药学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其所以能够如此,原因之一是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即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在中医药学体系中,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这个体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阶段的成就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经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从世界医药学史的角度看,中医药学不但体系独特,而且有着一系列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8年在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号召下,中央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事业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规定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的条款,从国家根本大法上保证了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都有哪些发展?
3 . 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草部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谷部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菜部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果部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A.《肘后备急方》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文献中“大疫”“时疫大行”等记载不时出现,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暴发的疫病。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悲田病坊是唐朝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它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的底层群体。病坊的所属关系: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悲田病坊的设置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胡阿祥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基层民间医疗开创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防治疫病的经验对今天的借鉴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孙涛等著《国医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并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6 .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2023-12-23更新 | 468次组卷 | 10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东三省专用)01
7 . 清末,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京师传染病医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这反映了当时(     
A.公共卫生体系完备B.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
C.民众防疫观念加强D.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41年,英国医生雒维廉评价中医:“不能这样推断,中国人在医学问题上的所有意见都仅仅是胡说,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以下可以提供佐证的史实有(     )
①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疗效
②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
③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治病说,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④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古人已经建立疫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_______;隋唐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收治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收治疫病患者。
2023-12-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14·选必二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3-24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逍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澶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建国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3-12-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第6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