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部署法律成就
血吸虫病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 . 新中国成立前,南方十几个省区血吸虫病肆虐。1953年,一批专家来到江西余江乡,他们征集粪便样本,打听如厕和处理排泄物的方式,用科学仪器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很多群众抵触情绪很大,交出空的样本盒,甚至以泥土、牲畜粪便等伪造。这表明(     
A.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必要性B.增强疫区人们卫生意识的紧迫性
C.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D.需要加强卫生人员工作的科学性
2023-01-12更新 | 248次组卷 | 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D.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2023-01-10更新 | 808次组卷 | 1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练)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冠肺炎疫情下尖端科技大显身手,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尖端科技决定了疫情防控水平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5 . 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     
A.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B.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
C.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D.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6 .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3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指出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2-10-15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29医疗与公共卫生A卷-选必2-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7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并分析意义。
9 . 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曾经饱受疫病的折磨。人类改变了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的发现是(     
A.牛痘接种法B.巴氏消毒法
C.青霉素D.青蒿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隔离病人的防疫措施。《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条文。两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出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重视城市卫生建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防疫。到了明代,种痘预防天花,已受到广泛的注意。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

1769年,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免疫法。

——摘编自《中国疫病史鉴》等

材料二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 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三   201512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71年,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措施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屠呦呦医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