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如表说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卫生事业都(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形成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出现
2 . 赤脚医生,是“文革”时出现的名词,尤其在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迅速走红。指没有固定编制,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到1977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有150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约390万人。由此可知,赤脚医生(     
A.助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立B.医疗水平职业待遇双高
C.有利于村镇公共医疗体系的完善D.是时代“左”倾的产物
3 . 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4 .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明确提出,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自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超过了200多个品种,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也达到54%。这反映出(     
A.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效显著B.政府努力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C.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缓解D.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顿的死亡率至少下降1/5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1908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成为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由古代城市发展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设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20世纪初,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中华卫生教育会成立,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民国初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较好,但内地城市较差。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08-2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医疗与公共卫生-选必2-素养限时练
6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2022-08-13更新 | 622次组卷 | 32卷引用: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7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3 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事件
1986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032019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相较于近代中国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9 . 1843年,英国医疗改革者奥克利对死亡平均年龄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城镇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生产方式变革造成人们生存状态的地区差异B.工业革命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趋缓
C.农村地区医疗氛围和医疗技术优于工业城市D.工业污染程度决定了人们身体心理健康状况
2022-07-23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人类的医疗与公共卫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10 . 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A.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B.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D.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