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2023-05-05更新 | 71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没有让医疗完全的市场化,政府都承担相当比例的医疗服务。虽然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或互助保险系统来分担,但医疗保健对大多数人还是巨大的负担,而且还有相当一部人口必须由国家的福利于以解决。这表明(     
A.医疗保健制度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B.西方国家市场化医疗保险系统尚不健全
C.政府承担部分医疗服务化解了社会矛盾
D.西方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最为完善的
3 . 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第二届金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这反映了(     
A.较完善的医疗体系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新中国的政权性质D.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2023-02-04更新 | 717次组卷 | 6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
2022-11-27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练)
5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
(孙宝碹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
(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
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怖。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A.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B.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D.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及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城市乡村公共卫生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活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多集中在城市,数量在西医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获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2022-10-15更新 | 18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能力提升)
9 . 金鸡纳和青蒿素

材料一   金鸡纳,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灌木,其树皮可以分离出一种生物碱——奎宁(Quinine),奎宁可以预防和治疗疟疾。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疫病尤其是疟疾,成为欧洲殖民者向热带大陆扩张时面临的主要瓶颈。17世纪,随着向欧洲人向东方寻找香料的脚步,他们也开启了殖民药用植物学勘探浪潮。1630年,金鸡纳被发现并得知在当地可以治疗疟疾,随后从秘鲁出口欧洲。但由于欧洲传统医学和教会的反对,采用金鸡纳的治疗方法并没有被普遍使用。

18世纪,人们开始研究金鸡纳植物。植物学家们建立了金鸡纳植物属并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金鸡纳概括为12种。1820年,法国化学家成功分离出金鸡纳中的奎宁成分,确定了金鸡纳的成分。此后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得到了欧洲的认可,奎宁在欧洲海外探险中大量使用。

19世纪上半叶,金鸡纳已成为南美各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但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森林也遭受破坏。19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都开始尝试移植金鸡纳。最终荷兰和英国成功地将金鸡纳移植到东印度地区。19世纪末,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迅猛发展。到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园网络基本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解读金鸡纳的发展史。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项目启动,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这个科研集体,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乙醚中,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为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试药观察,受试者情况均良好。至此,青蒿素的提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

2015106日,接到获诺贝尔奖通知的屠呦呦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屠呦呦等人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8-16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单元复习06医疗和公共卫生【过习题】-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选择性必修2)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

——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50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组建了自上而下的防疫领导组织机构,为疫病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广泛建立起点、线结合的疫情报告网,为重庆应对突发性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发现疫病的地区实施严格管制并及时对病患进行隔离,各公私医院腾出或增设病房,专门用于收治病患,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疫区民众不得随意聚集和交往。同时进行了城区、郊区民众饮水的漂白消毒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即大规模疫病的免费预防注射、种痘和清洁大扫除,辅以疫区隔离治疗、交通检疫的“治疫”措施,防疫与“治疫”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鲁克亮、李晓朋《19501952年重庆防疫网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防疫工作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