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如图为国家卫生健康重大政策内容梳理。这说明我国(     

   

A.重视西方医疗技术的引入B.改革开放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C.医疗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D.人民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2023-06-20更新 | 528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2 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2 .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A.有效缓解了东北鼠疫问题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2023-06-20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2 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

——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18945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美】班凯乐《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
2023-05-29更新 | 299次组卷 | 7卷引用:提分秘籍02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热考题型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脊髓灰质炎是当时威胁全球的疾病之一。1956年1月,苏联派斯莫罗廷采夫、楚马科夫等人前往美国与索尔克和萨宾等几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交流。同年6月,萨宾在美国国务院授权下,前往苏联一起研究活病毒疫苗。几年后,苏联研究获得成功,并推动了美国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今天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症努力在全球根除这种疾病。由此可见(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防疫需要加强全球合作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防疫成效
2023-05-06更新 | 43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2 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5 . 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A.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B.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2022-11-29更新 | 813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堂例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
(孙宝碹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
(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
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22-05-24更新 | 1023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8 .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2022-05-23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1805年,药剂师不断向议会请愿,要求破除等级秩序。1815年,一个新的阶层——外科医生—药剂师群体(全科医生)正在崛起,他们从事着全面的医疗工作,逐渐成为城镇和乡村中医生职业势力最为庞大的群体。1886年,英政府颁布《医疗法》,英国开始进入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1911年,《全民保险法案》颁布,要求各郡的保险委员会选择一些当地信誉较好的全科医生并与其签订合同,使其一周中有两天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其余时间仍可继续从事私人医疗服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培训农村卫生员。他们“不拿工资,在家种地”,一般都经过社区医院的短期培训,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科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他们不坐班,群众有病随叫随到。群众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大队”。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员还通过家庭卫生宣传、计划免疫推广以及指导农村的饮用水源、粪便垃圾、厕所。牲畜圈棚改造等义务工作,承载了社会动员、国家控制、树立典型等多重政治含义。他们被广大农民称作“合作医疗的台柱子”,是“信得过,养得起,管得着,用得上”的医生。

——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赤脚医生”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全科医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全科医生与新中国农村卫生员的相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农村卫生员制度实施的意义。
10 . 如表是1950-1953年部分省区天花发病人数统计。(单位:人)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种痘运动
年份黑龙江吉林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湖南内蒙古
195010436501162022928463139528481103
195175186540745592380663155340
19521151891224541045110151
19538142416716319
A.使民众形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B.提高了民众对新政府的政治认同
C.极大地推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D.表明卫生防疫体系已在中国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