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如表为我国卫生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这反映了我国(        
19811990200020102015
人均预期寿命(岁)67.968.671.474.876.3
婴儿死亡率(%)34.732.932.213.18.1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88.953.030.020.1
A.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确立B.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
C.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B.青霉素C.牛痘接种法D.青蒿素
2023-01-10更新 | 2917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2022-06-03更新 | 471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西方传教士和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材料二   “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则认为国家计划“根本行不通”。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减少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的医改都是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2020-07-12更新 | 5681次组卷 | 90卷引用:陕西省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