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遗留给边区的除愚昧和贫穷外,还有流行感冒、猩红热、天花等各种疾病,夺去了很多百姓的生命。老百姓除跳巫拜佛外,不知卫生医药为何事。1941年,边区医院、卫生所、卫生人员训练班等机关,经常为老百姓医病、下乡治疗与宣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运动。边区召开卫生防疫会议,举行卫生展览会。边区参议会通过相关提案,卫生运动由此开始兴起。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确定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建立行政村卫生所、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完善医疗机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推动形成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重大疾病,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健康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经验,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阐述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和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就当前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提出合理建议。
2024-08-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病毒不分种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英国是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防疫法令以区分患病住户,并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1570年,政府开始在部分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并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府规定了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定期清扫街道等措施,并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如乞丐流民等问题。

——据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谈谈你对当今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4-08-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第五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卫生宣教和科研培训等工作。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原防疫大队、专业防治队等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并建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各级卫生防疫站为国家的卫生防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编自连漪《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特点 ,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举措的积极作用。
2024-08-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警察是防疫管控举措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京师巡警总厅制定颁布公共卫生法规并通行于全国。警察通常配合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画与演讲等,向民众宣传疫病知识。还依靠警察力量,规范人们的卫生行为。在疫病易发季节,警察会在主干道泼洒防疫药水,如遇患者还会及时施救。要求任何人发现疫病患者都必须报告,否则受罚。为防止疫情扩散,当局采取阻断交通、隔离病人和强制消毒等措施。对病死者及时掩埋。但是,警察对疫病的社会管控作用是有限的。

——据周依苒《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对疫病的社会管控》整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年战争和灾荒、城乡环境脏乱差、医疗资源短缺及医治水平比较低下等原因,各地传染病时常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把防病治疫作为重要工作,制定法规,建立疫情报告、会议、检查、统计等负责制度。为了消除群众顾虑,医务人员上门讲病害、谈实效、揭流言,最后群众多数都接受了疫苗注射。在爱国卫生运动中,领导干部和党员积极带头,真抓实干,激发了群众参与卫生运动的热情。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社会公共治理工作,运动始终依靠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

——据孙应平《历史足迹: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的爱国卫生运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疫病治理的做法,并分析其效果有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4-08-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公共卫生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1916年纽约市遭受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全美在此次疫病中至少有29000例病例,6000人不幸死亡。疫病流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20世纪初纽约市迅速发展,贫民窟也增加至4.3万个,贫民窟恶劣的环境导致鼠疫、霍乱、伤寒、白喉等传染病四处蔓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脊髓灰质炎基于虫媒传播,要求大量灭杀蚊虫,也有人认为该病的传播与街道和住所灰尘有关,更有甚者将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归咎于食物,多样而矛盾的认知延误了阻断病毒的最佳时机。早期脊髓灰质炎症状并不明显,当时的诊断技术极易造成误诊。脊髓灰质炎患者,医生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但并未取得预期疗效。疫病流行之初,政府并未重视,纽约市卫生局有时也错误估计疫情发展速度,给予了不当防控意见。

——摘编自韩家炳、朱仲睿《1916年纽约市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原因、防治及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社会福利事业范畴,由联邦政府的卫生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等因素塑造了“公共卫生联邦主义”,即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联邦政府来解决医疗补助、健康教育、卫生规划等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由拒绝配合联邦政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从“政府统治”向“多元治理”迈进,政府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依赖市场制度的弊病是,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质量会因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分化。同时,美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有色人种难以享受与白人等同的及时治疗、低价消费处方药等卫生服务权利。卫生不公平的“痼疾”使得美国公共卫生治理困难重重。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16年纽约市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的变化。
2024-08-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西省稷山县是合作医疗(由集体和农民个人集资分担农民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的典型,在13个乡里,把原来联合诊疗所和卫生所合并,在229个村里,建立了保健室,设有保健员。卫生保健网的经费来源是收取保健费、医疗收入与农业社补助三者相结合。1959年,卫生部在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1960年,中央要求各地“根据公社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逐步改变为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1959年到1962年,全国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50%,被群众称赞为“天灾靠人民公社,人病靠合作医疗”。

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问题突出,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9911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提出必须把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解决8亿多农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等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要巩固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由1981年的1.8万人增至1989年的16.6万人,截至1992年初,共颁布了4项卫生法律、17项卫生法规、500多项卫生规章以及各种地方性卫生法规。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医疗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4-08-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8 . 近代以来,医疗与保健技术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瑞士医师兼化学家巴拉塞尔萨斯(Paracelsus)(1493-1541),认为:“医生的理论就是经验,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1527年他在巴塞尔(Basel)大学任教时,更是当众烧毁古典医学巨匠盖仑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斥为无用;并首先用德语讲演和著作,开创了用本国语言讲授医学的新风气,使医学易为大众接受。

——摘编自王晓春、陈尔齐《简明中外医学史》

材料二   《全球通史》中的医疗与保健(19世纪)

领域成就
化学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促使人们采取卫生预防措施,从而控制了由来已久的灾祸——伤寒、白喉、霍乱和疟疾。19世纪下半叶,化学家们发现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阿司匹林、消毒剂、轻泻剂等。人们改进了污水处理系统,饮用水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
农业19世纪,随着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叶相应增强,死亡率相应下降。
医学19世纪以来,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巴拉塞尔萨斯的医学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19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政厅总管卫生工作,下面设有卫生处,辖有中西医药研究会。除了几个行政科室之外,还辖有国际和平医院、医药专门学校等医疗及教育机构。边区政府十分强调中西医合作,曾提出“中医科学化”“中西医互相学习”的口号,提倡用中医方法,就地采药供医疗使用;重视推广简便易行的针灸疗法。各根据地先后办了一些医学校,包括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学校等,还不定期举办一些短期训练班。政府提倡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预防”放在首位。各根据地的这些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开展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加强卫生工作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加强卫生工作的意义。
2024-06-11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83年,德国制定了《医疗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史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医疗保健站发展到1万个,就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史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同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医疗服务人才。在科技上,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形成的因素。
2024-0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