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等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猫辄,在欧洲平均每400人中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设立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中世纪医学基本上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发展成所谓的“寺院医学”,他们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秀荣著《西方医疗社会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德国人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但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摘编自【英】基尔·沃丁顿《欧洲医疗五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疾病治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欧洲医学取得进步的主要表现。
2 . 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厕所、大民生,正在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 善,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农村改厕被列为“十三五”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     
A.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已全面建立B.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D.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这些规定(     
A.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B.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
C.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D.有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
2024-04-2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4 . 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此后还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明确了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A.疫病泛滥问题得到高度重视B.积极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建设走向成熟D.疫病的预防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
2024-04-23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追随殖民者而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会医院,后深入到内地。20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1906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上海华界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基本采纳了租界的办法,并在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方面与租界合作。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消灭血吸虫病,1955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在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多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1958年6月30日,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余江县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在城市职工中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疾病的治疗。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晚清时期相比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为例,说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集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动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2年,由非政府组织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版)》在美国问世,该手册共130页,列举了106 种精神疾病。2013年,该手册第五版付印,其篇幅也达到947页。这表明现代美国(     
A.基础医学突飞猛进B.注重公共卫生建设
C.全民卫生观念增强D.愈发关注精神卫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9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A.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B.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C.提高了防疫人员的医疗水平D.迅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10 . 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该时期英国(     
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4.5%5.6%5.8%6.0%6.9%6.8%7.7%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85.2%87.0%89.4%87.6%84.3%84.6%80.4%83.4%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