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伙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春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逆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仆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总以汉放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光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放和少故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由了贡献汉放与少教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图,其中积流着民族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足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乐文化在森秋以前一直占主流,春秋季世崩坏,周天子大权旁落。孔子作为三代文化的继往开来者,以复兴礼乐为己任,一方面“述旧”,继承三代礼乐文化; 另一方面因革损益,创立“仁学”,建立仁、礼合一学说,纳仁入礼,将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学高度。由孔子开创的儒学。不但在“轴心时代”确立了显学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为适应文化下移,孔子公开收徒讲学,提出 “有教无类”主张。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晚年修订六经,使三代文化得以流传后世。

——摘编自宋云生《论孔子对三代文化的继承与提升》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 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 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搞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期间(1607-1776年),为开发这块不毛之地和扩张地盘,英国政府有计划地将北美殖民地当作重罪犯充军的场所。在18世纪,英国至少向北美遣送了3万名重罪犯,其中大部分送到了弗吉尼亚和马里兰。

——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随着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工业革命在北部蓬勃开展,政府鼓励欧洲技术工匠移民美国的政策、保护专利的宪法条款,使得移民人数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突破每年10万人的规模,1854年高峰时接近43万人。该时期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约200万,德国人约170万。

——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

材料三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据统计,在1981年的2.2985亿美国人中,印第安人只有85万,其余占总人数99.6%的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近现代历史上,移民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移民与近代美国历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移民结构在17-19世纪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概述移民对近现代美国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

材料: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了早期的殖民地。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其带来的病原体,欧洲白人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主体,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1901年,为维护白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制定了《移民限制法案》,法律给予了移民官员高度的自由决定权来阻止非欧裔人们进入澳大利亚。

为取得二战的胜利,澳大利亚被迫推行大规模移民计刻,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使欧洲白人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澳大利亚被列入种族主义阵营。1952年,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与向非种族隔离一起被联合国总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受到同声谴责。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减弱,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而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不利于与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多地的非欧民族为争取公正的待遇爆发了反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197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宣布接受并资助非欧洲裔移民入境;1973年,工党志特拉姆政府也宣布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并强调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应和平共处,以后历届政府都积极推进这一政策。

——摘编自刘有发《浅谈澳大利亚国策的演变》

(1)指出材料中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
(2)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一切个体皆没有独立的自己的价值,个体的存在和价值,完全是由社会群体派生。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约束个性,培养群体人格,个人只能以“孝”、“忠”为坐标在家族、血缘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与中国不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世界民族多耶,以人种言,略分黄白,以地理言,略分东西两洋。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李大钊认为:“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富,生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为主,其民族为定住的。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赐予甚乏,故其生计以工商为主,其民族为移位的。惟其定位于一所也,故其家族繁衍;惟其移住各处也,故其家族简单。家族繁衍故行家族主义;家族简单故行个人主义。’

——摘编自杨胜利《从“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中对“群体”与“个人”关系认识的差异。
(2)据材料二,归纳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中西文化差异影响因素的共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原因。
2023-10-28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选自2020-05-16“央视新闻”

材料二   20226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11日,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旅局在光岳楼下举办“非遗游购节”暨2022年聊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活动。本次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着力“游览购物”与“体验互动”两大方向,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遗之美、参与保护传承、共享发展成果的多效平台。

——摘编自齐鲁新闻网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你认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2024-05-02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指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思想,它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前提。如何把握民族精神的核心,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提出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重德、务实、宽容、爱国都不能离开自强。还有学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理性精神,脱离了理性精神,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求实精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变精神。再有学者认为,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最鲜明、发展最持久、影响最广泛的一个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这种理想为核心的。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也有人把张企年所概括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拼搏的精神,“厚德载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兼容并包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者的观点赞成、质疑、修改或自创皆可),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而欧洲的移民正迎合了美国的需要,他们在年龄、性别、就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移民中男子都系年富力强者,85%是从14岁到44岁之间且以男子为主,他们中许多人从事最艰苦而收入又较低的工作,并在制造业中承担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是修筑中西部铁路的主力。……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移民的后代给美国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不少行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庞大的外来移民,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人统计,因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此外,欧洲移民在促进国外资本的流入、带动美国农业的发展、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其他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概括匈奴西迁对欧洲的政治影响。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至20世纪的相关史实,以“移民的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养。
2023-05-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