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 .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含义是根本途经。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道。有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   董仲舒以为:“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孝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摘编自《汉书》


(1)依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目的。

材料二   朱熹以为:“阴阳非遗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一阳,便见得阴阳往来循环不已之意,此理即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

在朱熹看来“太极”、“理”和“道”是相同、相近、相似的范畴。

——摘编自《中国思想通史》


(2)依据材料及所学,说明朱熹心中的“道”的含义。据此说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

材料三   顾炎武以为:“余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夫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准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摘编自《亭林文集》


(3)顾炎武的“圣人之道”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思想意义。
2020-08-1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