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31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对圆周率的推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书中提出了“周三径一”的说法,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这是人们在对田亩的测量中发展的经验性认识。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天体的运行规律从而精确历法有决定性作用,但“周三径一”逐渐不能满足精确历法的需求。西汉学者刘歆打造了更为精准的圆周率测量工具律嘉量斛。他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3.1547,世称歆率。东汉数学家张衡从圆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关系入手计算圆周率。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对圆周率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创造出了割圆术。在他为《九章算术》所作的注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割圆术体现了一种极限思维,为圆周率的计算建立了相关理论和算法。480年,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往后近千年都无人超越。

——摘编自孙越《圆周率计算——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上的明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圆周率计算不断精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圆周率研究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蓝”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独创,据出土的珠料和管料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尚蓝”已成为贵族审美的嗜好,并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古人不畏险阻从遥远的异国他乡采购青金石作为蓝色颜料来装饰佛像,以示对信仰的虔诚。唐代的窑工们,将“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青花瓷器,浑厚华滋。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制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中国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

——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以来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4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话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鲤鱼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分布和食用价值在先秦时期已经为人所熟知。《诗经·陈风·衡门》一诗中对鲤鱼的记载,将其视为美味的代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此后历代不断有对鲤鱼烹制方法的记载。除了直接食用之外,黄河鲤鱼也进入各类中医文献中,大量药方将鲤鱼肉、眼、鳞、鳔、尾等入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鲤鱼在中华文化中有自己的独特地位。蔡邕最早在词中创造出鲤鱼传书的典故,鲤鱼作为书信代名词的记载,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延续,并逐渐普遍化。在中国的博物学传统中,往往将鲤鱼的这种象征意义归入到“灵异”之类的文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太平广记》中记述的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和传说。李白在《赠崔侍郎·其一》中也称:“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因“鲤”“李”二字同音,李唐统治者们对此颇为在意,一度禁捕鲤鱼。鲤鱼成为祥瑞,自唐以后已经基本定型。

——摘编自武强《历史地理变迁语境下的黄河鲤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鲤鱼在中国古代的主要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鲤鱼在中华文化中独特地位形成的原因。
6 .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2023-06-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研究发现,距今大约5000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
A.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B.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
C.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D.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
2021-10-11更新 | 1075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0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