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924日)

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2022-06-07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三   纽约市是联合国所在地。联合国总部就建在曼哈顿岛中部。但纽约市即使没有联合国总部,也是一个世界的缩影。这个市里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联合国了。联合国将总部设在这里真是选对了地方,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像纽约这样种族多元化。但在这里你更感觉到美国像一盘大色拉,西红柿还是西红柿,土豆还是土豆。这里,中国人在中国城里用筷子吃饭,而黑人深夜在哈林区里闲逛,法国人则聚集在曼哈顿的中上城。

——摘编自新华网《剖析美国移民文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感觉美国像一盘大色拉"的理由?
2021-05-14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材料二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

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
2014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金砖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材料三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结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 . 与端午节起源相关人物的说法,两汉时期就众说纷纭,下表列出两汉时期各地关于端午节习俗起源的信息。这表明,两汉时期(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
两汉苏南、浙北伍子胥(忠贞贤能)
绍兴曹娥(孝女)
梧州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
苏南、浙北伍子胥(忠贞贤能)
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B.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C.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家国一体政治格局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如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封开县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特点概括精要,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不过洋节,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民族节日是青年一代应该发扬的清风正气。据此可知,如表中国的稻米食俗
时间节日米食活动传说寓意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年糕祭祖、吃年糕纪念伍子胥年年高幸福安康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汤圆看灯展、吃元宵楚昭王喜之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弘扬刚正气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糕登高、赏菊、饮酒除瘟疫孝敬老人长寿健康
A.改善了中华民族的饮食结构B.伴随着多样的宗教娱乐活动
C.体现了尊老孝亲的中华美德D.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
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待考证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山西部分地区子推(割股啖君)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节成为全国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除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伍子胥
(忠贞贤能)
绍兴曹娥(孝女)
梧州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南方屈原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演变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9 . 汉朝以前,端午节俗主题为祈福裱灾。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唐诗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据此可知
A.龙舟竞渡源于汉代纪念屈原的活动
B.唐代社会有推崇竞争与力量的风尚
C.荆楚文化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D.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
2020-11-17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