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96次组卷 | 46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的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强调(     
A.“德治”和“民贵君轻”B.礼仪和社会责任
C.“仁”和“仁政”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2023-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39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
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待考证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山西部分地区子推(割股啖君)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节成为全国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除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伍子胥
(忠贞贤能)
绍兴曹娥(孝女)
梧州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南方屈原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演变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B.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2-04-12更新 | 1069次组卷 | 60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3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
2022-03-12更新 | 732次组卷 | 42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综合检测课后习题
6 . “博物”是先秦时期已有的概念。朱熹传授的格物说中,也彰显了博物传统,他认为格物首先是“穷天理、明人伦”,然后才是“一草木一器用之间”。1903年,王国维提出知育、道德和美育三者兼顾的教育宗旨,博物学被纳入知育的范畴。据此可知
A.博物学属于理学的宇宙观B.传统博物学忽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
C.博物学在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D.教育观念的进步影响博物观的改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二   我国传统家训最负盛名的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来进行。宋元明清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家谱中的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的家训普遍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性,也使传统家训转向了社会家训时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训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且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分权制,但名义毕竞是三个拥有”天下共主”的统一王朝,只是在东周后期才出现了诸侯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而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向往和逸求的则是国家统一,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

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遵君爱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特点表述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楚。)
9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济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A.自强不息B.天下为公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如何强化社会的管理成为统治者急需,董仲舒在战国后期儒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法、道、阴阳等各派思想,建设了功利化的新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在五代乱世背景下建立的宋王朝,面临着巩固政权与和谐社会的双重任务,而此时的儒学可以治国却难以治人,佛道可以治人心却缺乏规范人伦道德思想,由此理学应运而生,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试图从先秦儒家中寻找智慧改造儒学,正是儒学经历危机的反映。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