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教材P4-12,完成中华文化内涵表格。
时期中华文化的内涵阶段特征核心
上古多元一体;文明古国;起源阶段
先秦奠基阶段
秦汉
繁荣阶段
晋-唐
宋明
明清禁锢阶段
近代进步阶段

2022-08-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 如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中国戏剧京剧、秦腔、昆曲、湘剧、豫剧、河北梆子、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
传统文学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结、泥人、千层底……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
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3 . 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时间概况
起源上古多元一体
奠基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形成秦汉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创新发展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衰落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近代转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复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
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

内容

出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

《论语·述而》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荀子集解》

“‘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中庸章句》

“死而不义,非勇也。”“违强陵弱,非勇也”

《春秋》

“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君书锥指》

“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

《韩非子集解》

材料二   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

——摘编自陈娟《论“勇”——基于中西方传统德性教育的比较视角》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勇”德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对“勇”德认识的相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勇”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部分铜镜中的铭文辑录。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年代

铭文

西汉中期

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忠不信,久而自穷

西汉晚期

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塞而不泄

东汉早期

贤者戒己仁为右,怠忘(荒)毋以象君子,二亲有疾

东汉中期

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

A.开始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B.外儒内法思想得到推崇
C.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儒学逐渐渗入基层治理
2023-07-17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7 . 下表为《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记载篇章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召诰》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多士》
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多方》

A.等级意识逐渐弱化B.已有敬天保民观念
C.强化神权统治思想D.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2023-01-20更新 | 59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下表是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如表所示:
典籍大禹形象
《诗经》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尚书》上天赐禹九种方法,以此治国安民。
《孟子》禹之子启贤,众望所归,益退避三舍,以让贤能。
《韩非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

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形象逐渐被神化B.传统政治秩序的崩塌
C.各学派的交流与融合D.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2-05-20更新 | 612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3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9 . 下表诗词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诗词

出处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A.追求家国情怀B.主张和而不同C.崇尚自强不息D.崇尚道法自然
10 . 下表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开国君主出身的史籍记载情况。这反映了(     
政权
开国君主开国君主出身记载
后秦姚苌《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出自三苗,舜徙之三危山。而《姚戈仲裁记》(姚戈仲,羌族人,姚苌之父)则说其自称舜的后裔。
后凉吕光《魏书·吕光传》记载吕光为略阳氐人。太元十四年,吕光自称三河王,追太公吕望为始祖,《吕光载记》因此称其为汉高祖吕后之宗族。
A.战乱导致史籍的记载矛盾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割据政权彰显正统的努力D.民族交融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
2022-07-08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