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氏春秋》等典籍就已记载了舞蹈的起源。商代祭祀频繁,以乐神人,跳舞盛行。周室初兴时,周公制礼作乐,把前代礼乐作了一番整理,对舞蹈的顺序、时间、器具,都有明确的规定,舞蹈也由初时用于祭祀和国家典礼渐渐用于会宾游宴。自周秦而后舞蹈之道渐广变化也逐渐增多。三国之际,魏武帝曾增损汉乐,晋仍沿袭其旧制,以太常官监督管理。唐武后作《圣寿舞》,用舞者140人。宋承唐制,发明了队舞。元代郊庙宴飨的乐舞基本沿袭前代样式,只是增设了各种乐队。明朝增设乐官乐舞生,以为郊庙典礼之用。至于清代,一般郊庙乐舞,和明朝差不多,但也保留着满族习俗的舞蹈。

——摘编自赵敏《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浅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歌舞剧院编排的《丝路花雨》登台亮相,迎来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欢呼。舞剧本身以我国古代唐朝盛世作为文化背景,再现了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外,焦点更放在了“丝绸之路”,大胆创作的思路,让东方艺术走出了洞窟,进入了社会现实生活。舞剧创作中,紧紧围绕时代需求,以“和平”为主题,运用神话色彩、民族风格、宗教元素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成功诠释了我国古代胡腾、胡旋、霓裳羽衣、清商乐舞的灵动身影,由此标志着进入当代敦煌舞蹈的开端。

——摘编自李鑫《敦煌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舞蹈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敦煌舞蹈得到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展舞蹈的意义。
2024-02-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时间概况
起源上古多元一体
奠基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形成秦汉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创新发展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衰落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近代转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复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
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原始之儒学,留意于修齐治平之道,疲精于礼乐行政之术;虽间有仁义中和之谈,要不越日常道德之际。及至宋代之理学,始进而讨究原理,求垂教之本原于心性,求心性之本原于宇宙。故儒家之特色为实践的、情意的、社会的、伦理的;而理学之特色则为玄想的、理智的、个人的、哲学的。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之儒学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汉代教育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说明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变化的原因。
2020-07-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019-05-12更新 | 2148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升级考试历史模拟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中后期儒学博士人数变化表”,根据表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内容发生了根本转变B.儒家学说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C.汉朝严格禁绝其他学派思想活动D.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
2020-07-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