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一部中西方酒的发展史在酿造出醇厚酒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深深浸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贾湖遗址酒石酸的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陶杯、陶尊、陶盉的考古发掘,昭示出酒的发明当在7000年以前。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黄酒、白酒。早在《尚书·酒诰》中,“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强调饮酒要求适中、平和、有节,“酒以成礼”、“宴以合好”。我国古代有“尊”“壶”“角”“献”等各种各样的酒器,酒器种类的繁多不仅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酒器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在民俗生活中与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等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这种民间纯粹功利性、实用性的祈求,均能通过酒祭、占卜、神供、祈禳、禁忌等途径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是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创造。

——摘编自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等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不乏酒的传说,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身兼酿酒者和葡萄种植者的庇护神和艺术之神。从公元前7世纪起,每年春季播种和收获季节,希腊城邦的人们都会举行祭祀酒神仪式——“大酒神节”,歌颂狄奥尼索斯的丰功伟绩。西方人把葡萄酒视为“神授”之物,试图通过酒神崇拜使饮者自律。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白葡萄酒杯等。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等,按照味觉规律,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摘编自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和西方酒文化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酒文化形成的原因。
2 .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凸显了当时(       
A.争鸣的焦点是天人关系B.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
C.天道观持续衰落的趋势D.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2023-12-27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宫廷贵族化
B.世俗化平民化
C.神秘化宗教化
D.科学化理性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一个极富幻想力的民族,打开文学史你会读到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比如《墨子》里面记载公输般用竹木材料制成飞鸟,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不落;《偃师造人》完全依据《黄帝内经》的“仿生学”原理来幻想。在一些古代典籍如《列子》《水经注》《考工记》《朝野佥载》《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中,甚至记载着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如发光的纸片、返老还童的药、自沸的瓦瓶、除蚊药、奇妙的染料、下颚移植术等。在这幻想文学底蕴深厚的国度,理应孕育出现代科幻小说,遗憾的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却属于西方“舶来品”而非出自本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的大众意识对科学理性、科学探索及科学幻想精神有着不自觉地疏忽,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据王卫英《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下图为关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论文目录


——摘自刘军《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与“知识型”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幻想故事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受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科幻小说有哪些新变化,说明这些变化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丽的演讲》

材料二“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

材料三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
6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019-05-12更新 | 2148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