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同之世在物质享受上可能远不及后世,但其却恒久地存续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这反映了(     
A.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B.阶级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C.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D.儒家思想反对物质享乐
2 .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强调,“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时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其《聪训斋语》中说:“父母之爱子,第一望其康宁,第二冀其成名,第三愿其保家。”曾国藩认为教育子侄“不在多书”,只要有《庭训格言》和《聪训斋语》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A.士大夫重视家风教化B.士人强调礼法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D.俭约不贪成为社会共识
3 .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他翻译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第一批人之一,其行动具有标本的意义。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面临挑战B.西学可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C.民族文化可用外来文化代替D.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023-05-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九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04-07更新 | 2521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
2023-03-21更新 | 1442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7 . 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2023-02-03更新 | 1169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北京师大静海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35次组卷 | 94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源自西亚的外族服饰圆领袍,东晋时由中国西北地区迅速传入北方,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反映出(     
A.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B.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C.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D.政府意在推动民族间的融合
10 . 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下各项符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②“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③“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④“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