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云:“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据此可推知,当时“孝”(     
A.重视血缘伦理B.孝道融入礼法C.社会行为规范D.国家政治伦理
2 . 习近平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该论述旨在强调(     
A.近代中国遭受了外来文化侵略B.打破文化的封闭性与保守性
C.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3 . 面对臣子弑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杀君之人;孟子则认为,败坏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可以杀而代之,称不上“弑君”。这主要是因为孟子(     
A.具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B.以仁义为标准衡量君主行为
C.不受传统君臣观念的束缚D.受到“人性本恶”思想的影响
4 .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刻于宋代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等画面,并刻偈语(佛经中的唱词): “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学吸收佛教思想
C.政局动荡加速佛教传播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特种邮票《癸卯年》中的第二枚“同圆共生”;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表达出“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背景衬以晋代傅玄《拟天问》中“玉兔捣药”的纹饰,表达“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的愿望。该作品主要体现了(     

A.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B.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6 . “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同之世在物质享受上可能远不及后世,但其却恒久地存续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这反映了(     
A.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B.阶级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C.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D.儒家思想反对物质享乐
7 . 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中央集权的强化C.官僚意识的加强D.儒学地位的巩固
8 . 龙是中国古人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能潜、能走、能飞的“三栖动物”,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的产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这说明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是(     
A.开放包容B.多元一体C.自强不息D.实物崇拜
9 .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强调,“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时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其《聪训斋语》中说:“父母之爱子,第一望其康宁,第二冀其成名,第三愿其保家。”曾国藩认为教育子侄“不在多书”,只要有《庭训格言》和《聪训斋语》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A.士大夫重视家风教化B.士人强调礼法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D.俭约不贪成为社会共识
10 . 习近平在2014年政协会议成立纪念大会上讲话时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告诫领导干部。他常常惦记的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警醒全党时时刻刻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可以用来佐证(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B.以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C.人民民主思想源远流长D.政府对传统文化秉持扬弃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