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部分典籍的治世理念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先秦时期的治世理念(     
典籍主要内容治世理念
《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天命一人事”王道秩序观
《周礼》西周初年周公作的礼乐制度“天下一五方”地缘政治观
《诗经》西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总集华夷对峙一交融”民族文化观
《春秋》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尊王——黜霸一大一统”历史哲学观

A.蕴含以民为本色彩B.重视区域政治发展
C.关注民族文化差异D.具有整体共存意识
2 . 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2022-02-15更新 | 132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朱熹,南宋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加以注解,明朝政府以朱熹的注为依据,以此来选拔知识分子。下列对朱熹和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仁”,因此要努力达到仁者境界
B.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C.理学的修养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D.程朱理学逐渐衰弱后,渐渐兴起了陆王心学,促进了儒学发展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体现出(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特色
C.双百方针激发文化活力D.儒家思想影响文化认同
2024-01-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经》是自商代至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诗歌汇编,内有商周始祖的降生神话传说,有周室及各国史实、时事材料,以及民众生活、风俗民情和一些社会与自然现象。这说明《诗经》(     
A.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B.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D.体现了区域文明的趋同
6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历史由“人类全体或大多数之共业组成”,他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使国民“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据此可知,梁启超的治史理念(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根源于马克思主义
C.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D.具有现实关怀意识
7 . 《诗经·小雅·大田》的诗句“雨我公田,遂及我田”,被很多著作引为井田外有私田。据此可知
A.《诗经》也是重要的史料
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
C.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信史
D.《诗经》描写战国时期的生活
8 .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     
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
9 . 20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A.学制改革突破中体西用模式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
C.救亡图存的方式发生了转变D.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
10 . 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2023-01-15更新 | 78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