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华夷之辨”到“华夷一统”,从政治统一体到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孕育。经过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宋辽夏金、元明清时期数千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各族人民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华夏文明的民族精神象征,为强化各民族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提供了心理结构、情感支撑和价值能动。

——摘编自马慧、刘毅《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溯源的大一统思想研究》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0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