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通过对中国国情和儒家学说的深入调查研究,耶稣会传教士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承认孔孟学说的精辟通达,从而改变旧有的罗马式传教方式,采用了独特的传教方式——“利玛窦规矩”,即尊重中国风俗,将天主教教义与中国经典相附会。这一变化(     
A.加速了儒家经典的外传步伐B.增强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效果
C.消除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障碍D.受到了中国士阶层的普遍欢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左传》记载:“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郑师渠、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这一支文化,逐渐成为东亚文化的主流,形成以汉字和儒学为特征的华夏文明或者称“中华文明”。经过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中华文明的泽被范围超出了“中央帝国”而到达北边的朝鲜和日本,南边的越南等地。中华文化成为学习效仿的对象,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早期的西方思想界,18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曾出现中国热,华夏文化深深渗入欧洲文明,有见识的欧洲学者经常面向东方,谈起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满自马克品:《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文化在亚洲和欧洲的传播说明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05-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3年,琉球王国学生开始到国子监学习。清代时特设琉球学馆于国子监内,作为琉球王国学生读书和生活的居所。他们在中国学习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冶炼、造船、铸钱、烧瓷、制茶、制糖等。这可用于说明(     
A.对外开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C.琉球王国大力弘扬中华文化D.中国与琉球民间交流内容丰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