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2024-04-30更新 | 273次组卷 | 6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
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
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结合史实论述其发展历程。(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4-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学问僧赴长安求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佛教文化的传播B.文化艺术的繁荣C.政治制度的创新D.中外文化的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求同存异思想,这一思想在建国后被广泛用于政治上的许多领域,成为指导新中国的一个广泛的政治原则。以下选项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此看法的是(     
A.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实行三三制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一国两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施D.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
6 . 有学者认为,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下列史实能够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A.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琉球
B.中国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入欧洲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D.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
7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290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后,东亚一些国家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因此东亚各国的现代化道路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以新加坡和韩国较为典型,其成功离不开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列属于两国类似儒家文化背景的是(     )
①重视教育     ②科学技术     ③勤俭节约     ④高效作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晚明时期,徐光启在《辩学章疏》中说道,“佛教东来千八百年,世道人心未能改易”,如果“必欲使人尽善”,可以采取西方基督教,达到“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的效果。由此可知,徐光启(       

A.推崇宗教信仰自由B.践行“经世致用”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