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扶桑集》收录日本诗人的作品诗句“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不尽?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与唐代孟郊进士及第诗《登科后》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此推知(     
A.人口迁徙带来民族交融B.中华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C.中外文化发生碰撞交流D.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
2023-07-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7世纪,法文出现了“中国风”一词,欧洲社会出现了“中国热”。从1760年“中国热”在欧逐渐开始冷却,到鸦片战争前,延续近两百年的中国热潮终于完全消退。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西社会发展易位B.欧洲对中国文化认识产生误解
C.中华文化失去活力D.东学西渐逐渐向西学东渐转变
2023-07-10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4 . 近代以来,茶叶通过东印度公司远销英国,英国人用茶叶这种舶来品搭配茶点与改良过的陶瓷茶具,创造了内涵丰硕、形式优雅、享誉世界的“英式下午茶”。中国开埠以后,英式下午茶这种饮食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丰富了近代以来国人的社交活动。材料意在强调(       
A.文化价值是茶备受欢迎的主因B.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首要方式
C.文化在互鉴交流中得到了发展D.茶文化得到全球民众的广泛接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认为,自儒家学派出现后,主导中国人思维的便是文人团体所宣传的无神论学说,这些文人把世间万象归因于自然,世界起源于“混沌”,物质的基础是“理”“气”“太极”。百科全书派的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儒家的理性精神B.借助中华文化抨击教权主义
C.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D.肯定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6 . 某西方学者曾说:“中国炼丹术的基本思想向西推进,传遍了整个欧洲......如果我们承认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那么中国炼丹术原有的理论,便可看作制药化学最早的规范。”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炼丹术具有科学的理论原理B.中国最早创立了近代制药化学学科
C.中国炼丹术对近代化学产生了重要影响D.西方近代制药化学完全从中国引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东亚国家(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
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2022-07-22更新 | 776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形成以后,经历夏、商、西周三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并且不断地向外辐射,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B.中国同东南亚等地交往以物质交流为主
C.东南亚等地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D.中外贸易缩小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
2022-07-15更新 | 116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     
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