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南北朝时期的学者竺道生传播涅槃学,试图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佛教,宣扬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唐代天台宗的湛然和尚发展了前人学说并提出“无情有性”说,不仅人人具有佛性,连花草砖石也有佛性。这些主张(     
A.表明儒者复兴儒学回应挑战的必要
B.体现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频繁
C.为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创造了条件
D.折射出民族之间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清之际,方以智认为,西学“贵在质测,征其确然耳”。清初戴震吸取了西学的逻辑方法撰写《孟子字义疏证》。戴震的学生焦循赞同利玛窦带来的地圆说,用西学的数学符号演绎自己的《易》研究。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学东渐(       
A.增强了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趋势B.推动了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
C.注入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动力D.拓展了儒家学说的研究领域
3 . 下图是明朝以前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状况统计图。这反映出明代以前(       
   
A.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B.儒家文化稳定了东亚秩序
C.中国在东亚有较大影响力D.东亚国家实现了平等往来
4 . 在北京冬奥会上,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员队服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都蕴藏着浓厚的“中国风”,中国文化元素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这反映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C.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D.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末,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B.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C.旨在丰富天主教的文化内涵D.反映了中西文化一体化趋势
2023-07-20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曾称耶稣会士传播的西学为“利氏学”,“利”即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史载他先着僧服,后改穿儒服,起中国名字,并试图融入中国社会:“如果你们皇上能看见我现在这样子该多好,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中国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B.深刻学习中国的儒学文化
C.打开在中国传教的突破口D.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2023-06-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5年2月到6月,贵阳孔学堂与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合作,发起面向全球漫画艺术家征集"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活动。短短的四个月内,“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这反映出当前
A.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B.世界文化的趋同化趋势加强
C.儒学引领世界艺术发展价值走向
D.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2022-05-21更新 | 1080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2022-07-11更新 | 562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
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2021-05-05更新 | 1719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明清之际,通过对中国国情和儒家学说的深入调查研究,耶稣会传教士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承认孔孟学说的精辟通达,从而改变旧有的罗马式传教方式,采用了独特的传教方式——“利玛窦规矩”,即尊重中国风俗,将天主教教义与中国经典相附会。这一变化(     
A.加速了儒家经典的外传步伐B.增强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效果
C.消除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障碍D.受到了中国士阶层的普遍欢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