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
2020-11-14更新 | 145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力提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弘扬儒学精髓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部分)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二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
2020-10-15更新 | 64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据此可知,妈祖信仰的传播
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C.源于海上丝路的不断拓展D.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
2020-10-14更新 | 86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代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该诗歌
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B.表达了作者对疆土的热爱
C.反映元代中外交流通畅D.反映元代桑麻质量较好
8 .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学者薛聪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3~5世纪,汉字经过朝鲜地区传入日本;留学唐朝的吉备真备、空海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儒学在3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来,朱子学成为“官学”,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纲常与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682年,新罗建立了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676年,日本仿隋唐国子监之制设大学寮于京师……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日本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二宫、八省,在地方设国司和郡司;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4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朝鲜,在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后经百济传入日本。6世纪,大批留学唐朝的僧人把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此外,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习俗也为朝鲜人、日本人所接受。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