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63年以前,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欧洲人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看到的东西印象非常深刻。17世纪,欧洲知识分子正被传说中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则称赞中国的康熙皇帝是“如此伟大、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作者观点并结合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史实加以阐释。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传承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

——张立文《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材料二   天下同文,家家户户置程朱之书,人皆知性理之学,教化之道近乎成。

——【朝】李齐贤(1288~1367)《益斋乱稿·第9卷·更张治道》

材料三   圣人千言万语,只要人理会得,故所示不同,所入即一也。且古人各自有入头处。如周子(周敦颐)之主静、程子(程颐程颢)之持敬、朱子(朱熹)之穷理、象山(陆九渊)之易简、……阳明(王守仁)之良知,其言似异而入处不别。

——【日】藤原惺窝(1561~1619)《惺窝答问》

根据材料,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结合理学的形成或传播,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儒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这一带国家统治的指导方针及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学者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武斌《孔子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儒家文化与文明发展”,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