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       

人物

成就

山上亿良

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

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

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
2 . 《扶桑集》收录日本诗人的作品诗句“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不尽?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与唐代孟郊进士及第诗《登科后》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此推知(     
A.人口迁徙带来民族交融B.中华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C.中外文化发生碰撞交流D.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
2023-07-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建康、洛阳两大书籍聚集和流通中心,许多书籍流传到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外国。当时的高句丽,就流行着“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等图书: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曾向南方刘宋政权求得《易林》《式占》《元嘉历》(南朝宋历法)等图书;南方陈朝的文帝派使者到新罗,带去佛经1700卷:南朝梁武帝时,百济人段杨尔将《诗》《书》《礼》《易》《春秋》传入日本。

——据《中国出版通史》

材料二   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谕曰:“今宜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道而统绪废坠,与夫用兵行师之方略,以及佐理之忠良,乱国之奸佞,有关政要者,汇纂翻译成书,用备观览。”顺治三年(1646),“上(顺治帝)以《宝训》一书,彝宪格言,深裨治理。御制序文,载于编首,仍刊刻满汉字,颁行中外”。

(注:《宝训》,即《洪武宝训》,记载了明太祖的言行、诏令、谕旨、道德规诫等)

——据《清太宗实录》《清世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空间维度说明南北朝时期中华典籍传播的特点,并简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译书颁书的目的。
(3)根据以上材料围绕“中华典籍的传播”自行提出一个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阐明选题意义。
2023-01-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这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
A.历史悠久B.革故鼎新C.幅员广阔D.诗歌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