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阿拉伯文化却反射出古希腊太阳的光芒,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以下可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创建缪斯宫,保存并翻译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
②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影响了欧洲天文学
③制定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欧洲通用的公历
④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教科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材料表明《一千零一夜》(     
A.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B.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D.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
3 . 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材料一   

泉沟墓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扼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8世纪时吐蕃统治青海地区。壁画墓盛行于汉文化区,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泉沟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图像内容又兼具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出土的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

——摘自全涛等《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1)概括泉沟墓反映出的8世纪时青海地区文化的特点,分析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
机械工程
邓玉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意大利传教士)、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信奉天主教)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信奉天主教)、傅泛际(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三、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四   


(3)运用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的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汇合而成的。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初一百年间,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这种尊重知识的信仰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

——摘编自陈字《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据此可知,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D.玛雅文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为一种古代文字中“吃”“大麦”的书写形式,与这种文字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曾在古代阿兹特克地区流行   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③儒略历使用该种文字记载       ④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 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A.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城市国家
C.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2023-08-21更新 | 249次组卷 | 10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测试卷 02(期中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第1—11课】 (北京专用)
8 . 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阿拉伯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得以摆脱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这一状况的出现(     
A.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特征
B.为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创造了有利条件
C.垄断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D.推动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领先于西方国家
9 .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10 . 下表为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数学

改进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医学

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

天文

花拉子密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蓝本

哲学

通过阿拉伯人翻译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在中古后期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关注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

文学

《一千零一夜》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被译成多国语言

A.传播体现扩张性B.成果缺少创新性
C.内容呈现民族性D.影响具有广泛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