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图1出土的甲骨文

   

图2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图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的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汇合而成的。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初一百年间,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这种尊重知识的信仰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

——摘编自陈字《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 如图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古文字文物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图所示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阿拉伯文字D.甲骨文
2024-03-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埃及有储存档案契约文献的传统,神庙是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曾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大力招揽希腊翻译家和东方贤士。公元前270年左右,阿基米德受邀来馆研究流体静力学。索斯特拉图斯受邀设计了后来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岛上的灯塔。图书馆还翻译了众多古代东方文献,赫卡泰乌斯因此才写出了著名的《埃及史》。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学术文化中心,主馆在公元前48年左右毁于罗马人的战火。

——摘编自汪世超《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巴格达智慧宫即为其国家图书馆之一、由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下令建造。它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研究的内容包括哲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建筑、伊斯兰教教义和阿拉伯语语法学。在政府的主持下,当时一流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把大量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古籍翻译成阿拉伯语。

——摘编自时冬梅《论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图书馆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智慧宫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共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埃及人注意到,每隔1460年会同时出现日出、天狼星升空与尼罗河泛滥。神庙祭司很早就开始制作星象图。以此为基础,古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由此可见,为古代埃及提供发明太阳历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地理环境B.宗教信仰
C.农业发达D.群众智慧
2024-03-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观察图1至图3,这些史料最可用来说明(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亚非文化的统一性
C.农牧文明的交融性D.各国重视文化共享
7 . 在古埃及著名的那尔迈调色板上,两面的顶端,分别雕刻了两个代表哈托女神的母牛头,表示那尔迈的王权得到女神护佑。牛头中间是书写着那尔迈之名的王宫图标,图标上立着上埃及的保护神荷鲁斯神,意味着那尔迈的权力来自荷鲁斯神。这反映了古埃及(     
A.王权神化色彩B.阶级分化明显C.宗教信仰多元D.农耕文明发达
2024-05-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 西亚文化

材料一 古巴比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这意思是说,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在《汉谟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法典开宗明义就说制定这部法典是为了追求公正和正义,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恶、一切恶人,使强者不可以压迫弱者,弱者可以得到保护。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主题二 埃及文化

材料三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主题三 阿拉伯文化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五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能力提升*
(4)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5)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1-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9 . 古代埃及,神庙是举办官方祭仪的地方,具体宗教仪式由祭司阶层进行,而图1、图2的神庙浮雕刻画的场景却并非如此。这表明,古代埃及(     

A.建筑技术的宏伟精致B.宗教文化的色彩浓厚
C.政教合一的制度古老D.象形文字的功用多样
2024-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及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24-04-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