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公元前6世纪以后,两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泥版逐渐被轻便而便于携带、保存的纸草和羊皮等材料替代,原来流行的楔形文字也逐步让位于阿拉马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字母。引发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亚述帝国实行了专制统治B.埃及建立地跨亚非两洲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的残酷压迫D.波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地区
2 .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斯兰教原是阿拉伯沙漠的宗教,但能够吸收波斯袄教、基督教(东正教)及犹太教的教义,组织以简单一神信仰为主体的宗教体系。在其扩张的过程中,伊斯兰政权又大量翻译希腊与波斯和印度的文学、哲学与学术著作为阿拉伯文,使新起的阿拉伯文成为丰富的语文。他们在这一基础上取精用宏,更上层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阿拉伯文化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成就,令人佩服。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即使在限制最严格的时候,日本的闭关锁国也从未阻断中国文化的影响。紫式部笔下的一些人物表现出对“中国化”风尚的不耐烦,进而呼唤“日本精神”。通俗文学确实把中国描绘

得陌生而异常迷人。但是日本的知识阶层都相当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汉语曾是高级官员和所有严肃文学使用的语言。精英阶层用来引经据典进行辩论的引言手册选自中国的典籍。儒家的礼仪和诗咏比赛是宫廷中的主要活动。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罗马平民阶级的力量在不断积累。接下来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法律的成文化。法律只要还停留在口头约定上,在执行中,就容易偏向握有法律制定权的贵族阶级。因此,要求法律成文合情合理。成文的法律谁都能看得到,执行起来都可以做到客观公允。为此,向希腊派遣了考察团,向希腊学习法律成文方面的经验。公元前5世纪中叶,3个罗马人带着讲述至此的罗马现状向雅典出发了。一年后,为编写成文法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由包括回国后的3个人在内的10个委员组成。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出台。

——摘自(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两例阿拉伯文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华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写出紫式部的代表作并从文字角度说明“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得以出台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化特点的认识。
2023-05-0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翻译运动不仅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最为重要的是,为一度沉沦但最终全面崛起的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此外,翻译运动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为地理距离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翻译运动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阿拉伯翻译运动”,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源自材料;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请运用世界史知识,为成都博物馆设计一个聚焦古代地中海区域,涵盖至少两个文明成就的主题展览。(要求:自拟展览主题,说明选择相关文明的原因以及该展览的意义)
2024-04-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史料二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辉煌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现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设立了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摘编自有关阿拉伯人的相关文章


【探究】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024-02-2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6 . 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及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24-04-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2024-03-26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埃及有储存档案契约文献的传统,神庙是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曾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大力招揽希腊翻译家和东方贤士。公元前270年左右,阿基米德受邀来馆研究流体静力学。索斯特拉图斯受邀设计了后来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岛上的灯塔。图书馆还翻译了众多古代东方文献,赫卡泰乌斯因此才写出了著名的《埃及史》。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学术文化中心,主馆在公元前48年左右毁于罗马人的战火。

——摘编自汪世超《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巴格达智慧宫即为其国家图书馆之一、由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下令建造。它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研究的内容包括哲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建筑、伊斯兰教教义和阿拉伯语语法学。在政府的主持下,当时一流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把大量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古籍翻译成阿拉伯语。

——摘编自时冬梅《论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图书馆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智慧宫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共同之处。
今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唐宋时期深厚的诗词文学积淀、美学内涵和思想特质为其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资源。“已而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摘自《唐会要·卷三五》)。在唐宋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外国人对诗词的学习、交流以及诗词的国际传播成为重要内容,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介,发挥独特的美学作用和人文魅力。

——摘编自欧阳骞《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材料二   马克思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不可代替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华文化传播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话体现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4-05-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在不同地区栖息、繁衍和发展,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既体现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也体现为不同的物质条件、不同的及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人类漫长发展史中,不同民族形成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正是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形成了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形成了多样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成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