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
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2024-02-28更新 | 1161次组卷 | 16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谟拉比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史料二   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摘编自《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史料三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亚文化的历史特征。
(3)根据史料三,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3200年左右,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言语记录下来,学者也可以籍此了解古代人的所作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才真正开始。可佐证上述观点的早期文明是(     
A.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文明B.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文明
C.西亚的两河苏美尔文明D.北非的尼罗河埃及文明
4 . 王国维说“上古之事,传说和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故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分,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下列与该说法不符的一项是(     
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伊利亚特D.耶稣
2024-02-01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一部古代亚洲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在太阳神帮助下打败怪兽的故事,其中就包括洪水故事,反映了早期两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观。该作品是(     
A.《天方夜谭》B.《罗摩衍那》C.《吉尔伽美什》D.《万叶集》
2023-10-2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选必3第1~2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7年,伊拉克境内出土了著名的“乌尔军旗”。“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4500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4个轮子,上面有2名士兵,由4头野驴拉动,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形似中文繁体“车”字。苏美尔战车图形(     

A.体现了技术进步是文明扩展的首要条件B.表明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
C.可用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的发展D.证实了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
7 . 《萨比天文历表》由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所著,他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进行了纠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该天文历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A.阿拉伯天文学成就世界领先B.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07-10更新 | 1309次组卷 | 17卷引用:【好题汇编】选必3部分(高频选择题25题(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