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故事是先民们对生活的加工和艺术提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记载是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反思,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体现。下表为中外古代部分传说的记载。

部分中外古代的传说故事

事迹出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带着他的家人以及牲畜与鸟类等动物逃生。《旧约·创世纪》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山盗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被惩罚钉在高加索的山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返回故乡,上帝将海水一分为二、开出一条道路给希伯来人行走。当希伯来人通过后,又把海水合二为一把后面追赶的法老军队淹没。《旧约·出埃及记》
根据材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论证有力)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梵文、巴利文朝鲜:受汉字影响创制朝鲜文字
日本:借用汉字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片假名和平假名
玛雅:图画符号文字
印加:结绳记事
阿兹特克:图画文字
文学与史学A朝鲜:B
日本《万叶集》《源氏物语》
建筑艺术佛塔、石柱、石窟日本:法隆寺金字塔:羽蛇神金字塔
印加:太阳庙
宗教与思想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朝鲜:佛教、道教、儒学
日本:C
多神崇拜
玛雅:创造之神
阿兹特克和印加;太阳神
领域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
科学技术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朝鲜:建造瞻星台观测天象历法:玛雅历法,印加太阳历和太阴历;
数学:D
医学:印加人麻醉剂,人体解剖
手工艺术:阿兹特克铜器、陶器、石雕等

(1)依据如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C、D填空
(2)围绕“世界文化的发展”这一主题,从如表中提取2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在不同地区栖息、繁衍和发展,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既体现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也体现为不同的物质条件、不同的及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人类漫长发展史中,不同民族形成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正是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形成了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形成了多样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成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翻译运动不仅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最为重要的是,为一度沉沦但最终全面崛起的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此外,翻译运动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为地理距离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翻译运动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阿拉伯翻译运动”,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源自材料;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及作品描述
徐光启《辩学章疏》“臣闻繇余西戎之旧臣,位秦兴霸;全日晖,西域之世子,为汉名卿,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旧文学农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

提取三位学者对文化发展看法的共性,并以某一个国家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