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村社的文化一向是自发而单一的。所有的村民都有着同样的知识,共同的习俗,所保持的生活方式也不由外界决定。但是,随着文明的到来,出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新社会。除村社农民的传统文化外,现在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即书吏的文化——书吏通晓神秘的书写艺术,祭司的文化——祭司知道天国的秘密,艺术家的文化——艺术家懂得怎么绘画和雕刻,商人的文化——商人与在沙漠和大海以外的所有地区交易货物。因而,文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单一的。被称为“高雅”和“低俗”的两种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府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一起构成藏书事业的整体。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国古代的私家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安定统一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给私家藏书带来了契机。唐代私家藏书的规模及人数大幅增长。宋代图书品种和数量大量增加,是宋以前历朝各代从未有过的。有的藏书楼为了方便读者使用自家的文献,一般还开辟专门的处所供人们阅览借抄。同时,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也由北向南发展,并遍布全国,在明清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余述淳《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文化的变化。结合世界古代史内容,举例说明“书吏文化”和“艺术家文化”的成就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发展的特点,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私家藏书的历史价值。
2024-05-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类文明史开创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进化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开始就带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从现实来说,正是有了文明多样性才使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

——摘编自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等

任选一个区域,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区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区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并分析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文化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美洲文化有何特点?
(3)上述内容反映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因素有哪些?
2024-05-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文明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22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阿拉伯文化]

材料一   公元7世纪之前,萨珊时代的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在商贸、政治以及军事方面的交往,促进了阿拉伯半岛文明的初兴,也为伊斯兰教的诞生和阿拉伯文明的兴起埋下伏笔。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时期,波斯旧地主阶级在皈依伊斯兰教后,成为倭马亚人管理地方的得力助手,为后者创设情报机构,完成复杂文书工作,皈依伊斯兰教的波斯人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其在与阿拉伯人的互动和交往中润物无声地传播着波斯文化,从而促使两大民族间的文化彼此碰撞、交流、融合。伴随阿拉伯语的推广,波斯的文人学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同时,学校和清真寺培养了不少的波斯学者,他们作为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始翻译哲学、典章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此次学术活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之后更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奠定了学术文化基础。

——摘编自李敏《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交往》

材料二   多重因素相互叠加,促成了阿拔斯翻译运动黄金时代的到来。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是在什叶派和波斯人的支持下以呼罗珊为根据地创立的,其政治制度在继承倭马亚体制的基础上,受到波斯文化的深刻影响,波斯人及其文化全面地进入阿拉伯社会,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传播波斯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了帝国的发展,同时也在阿拉伯社会的各个领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正如有学者所言:“在阿拔斯时期,这些阿拉伯化的波斯人以及接受波斯文化的阿拉伯人,让整个世界充满了学术、格言、诗歌和散文,其创作的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波斯色彩。”

——摘编自黄知韵等《阿拔斯王朝翻译运动的历史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波斯人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拔斯王朝翻译运动兴起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是阿拉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珍爱典籍和书籍,达官贵族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鼓励教徒学习知识。阿拉伯学者们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的古籍,涉及天文、文学、社会、医学等领域。特别重要的是,阿拉伯哲学在世界观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典籍中的各种思想伴随着阿拉伯翻译者和学者独特的见解和注释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欧洲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也为后来的大航海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殷实《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儒家思想及其典籍传入欧洲各国后,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分歧,在西方世界形成了所谓“颂华派”和“贬华派”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对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伏尔泰是典型的“颂华派”,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的制度赞赏有加,他指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的亚洲很多国家都要优秀。孟德斯鸠则是“贬华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中国的制度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明确的限制君主的法律和机构,但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君主自身大都是道德高尚之士,他们都会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也就不再需要实际的制度限制了。其实,两派都是借助中国和儒家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摘编自何岩峩《儒家思想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外传播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颂华派”和“贬华派”对中国认识的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播的认识。
7 . 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及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24-04-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翻译运动不仅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最为重要的是,为一度沉沦但最终全面崛起的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此外,翻译运动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为地理距离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翻译运动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阿拉伯翻译运动”,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源自材料;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从东非输入的有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的成就(部分)

领域成就影响
数学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各国通用
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天文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伊本·西纳《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文学《一千零一夜》吸收各地民间故事,译成多国语言

材料三   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024-04-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