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当代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曾说:“文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换言之;文学是有传统的: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它前面一个时代文学的继续。表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几部著作。

时间作品大致内容
公元前5世纪埃斯库罗斯《波斯人》颂扬了希腊人的爱国热情,抨击了波斯王朝的专制,波斯王朝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神,尤其是宙斯对他们的惩罚
16 世纪 拉伯雷《巨人传》借用法国民间传说中巨人的名字,让他们在书中成为全知全能、具有大智大勇的巨人国王,使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的“人”
17世纪斯卡龙《滑稽小说》描写一个剧团在流动演出过程中的经历,以史诗书写英雄人物的宏大规模和气势,以沙龙小说刻画贵族风雅生活的笔调,描写日常生活里打架斗殴等小事

——摘编自李赋宁著《欧洲文学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包括三种文学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一些英雄史诗继承和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传统,宣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忠君爱国思想,歌颂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形象。除此之外,中世纪的骑士身上也怀有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张扬个性的欲望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罗兰之歌》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罗兰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征——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忠诚。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广泛流行的原因,并指出骑士文学的史学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平等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到20世纪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平等思想作了不同的阐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平等思想也包含着不同的内涵,平等已经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阶段发展状态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早期平等思想的发端时期
中世纪时期西方平等思想的低谷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蓬勃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对平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时期
19世纪初期西方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出现

——摘编自江丽丽《论西方平等思想的发展轨迹》

选取西方历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孔子看来,同鬼神相比,首先应关心人;同牛马相比,也应首先关心人,为此,从哲学的高度做了深刻而平实的论述,提出了著名的“仁者爱人”的“人道原则”……可以说,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开科授徒普及教育的行为,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以他熟读的古代文献典籍,因材施教,开启民智,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摘编自张一平:《苏格拉底与孔子——中西古典哲学人物比较》

材料二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他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尤其是他至善的思想理念,是人类生命的精华,是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知道的哲学境界。

——摘编自黄珊妹:《苏格拉底至上论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二人思想有何共同的特点,并简述苏格拉底思想的历史地位。
2023-04-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兴华学校与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人,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反对研究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神安排好了的,人是不能认识的。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他指出人的灵魂、心理支配着肉体,只有灵魂、心理才能认识事物,得到知识。人要自我认识,必须要用心思考,不能过多地依赖别人教。

——摘编自苏振兴《世界文化史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是指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古代文学、艺术、知识的复兴。它是欧洲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发动的一场文化革命运动。14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后传播到尼德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直到16世纪在西欧各国繁盛起来。

——摘编自石莉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对“人”的解读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每个观点关于古代东西方“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元时期的理学家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关于“做人”方面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东西方思想观点差异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东方“人的觉醒”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3-05-2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住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四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如果说,民国初期到20年代末期中国思想界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介绍、疏解和一般地运用方面,那么,由3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实际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中任两人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2-01-20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交融,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吕祖谦)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自美洲来到英国,得知严复也因事住在伦敦,便特地前往拜访。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佚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在“理性”这杆大旗下集结起来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激烈论争,突出表现在伏尔泰与卢梭的论争上。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方相信理性,并相信理性能带来社会进步;而卢梭坚定地相信“激情”,认为对理性的误用会产生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后果。其论战充实了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共同为法国政治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精神养料。

——摘编自蒋文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伏尔泰与卢梭自然观的比较》


(1)指出“鹅湖讲道”发生的朝代。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陆议论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拜访严复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和严复改造中国的不同方案。
(3)结合材料三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2-0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