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1930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1960-1979年移民

1960年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在60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②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③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          ④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

——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简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 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 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庭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

——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   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

时间

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
奴隶数量(个)

0

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

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Database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

——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 16-19 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白银流向图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

时间地区中国印度欧洲非洲哈拉以南拉丁美洲全球
1400年7074526036425
1600年1101458910410545
1800年330180629219900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1900年24.97.49.024.9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1500-185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摘编自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1983年)

材料二     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与美洲之间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中国欧洲非洲美洲
165022.918.318.32.4
175030.919.213.11.6
185035.122.78.15.1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变化的主要史实,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022-08-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面临者不同的挑战。在关洲,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掠夺新大陆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和白银。后来又让美洲为欧洲市场生产高价值的农作物,如烟草、蔗糖、咖啡等。而在亚洲,欧洲列强的第一个目标是拉制部分亚洲贸易,包括来自印尼群岛的香料、来自印度的棉织物、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欧洲、关洲和亚洲断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也标志着全球资本主义的诞生。

——摘编自【关】杰弗里·萨克斯(全球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扩张的不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含义。
2022-05-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