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现代化背景下的美国和中国]

材料一   二战后,黑人再次经历了城市化进程,他们从南部农村来到北部城市,该现象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没有减弱。尽管许多黑人在经济地位上与白人处在同一个阶层,但黑人仍然面临着困境。一是教育、住房、交通和公共设施被隔离;二是就业上的歧视,黑人雇员不仅就业困难,而且工资低, 因此处于激烈的商业竞争旋涡之中。许多雇主认为市中心的黑人既无技术,也没有职业道德。

随着美国经济的变化,对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有着很大的影响。学者对美国52个大都市区研究表明,工厂地点转移导致10%~30%的工人失业,黑人失业率比白人失业率要高。1970年至1980年间,30%~50%的失业者来自黑人。这一变化使美国的少数族裔中出现了大量的底层阶级。与此同时,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农村。从1970年到1985年间,南部乡村黑人,无论和农村的白人相比,还是和城市里的黑人相比都存在着持续地高失业率。

——摘编自石光宇《美国后工业化时代少数族裔经济地位研究》

材料二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在2012年至2021年的短短十年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西藏、贵州、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分别为9.5%、9.4%、8.4%,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五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的许多发展短板得以补齐,例如,2021年,民族地区共建成5G基站17.79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73.7%,西藏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为94.55%、77.94%,内蒙古在近十年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

——摘编自李伊《党领导各民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群体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2 . 【亚欧大陆移民浪潮】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移民到达美洲后,他们拥有的技术上的方便条件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运河连接各水道;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在草原切割草皮和平整森林;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吸引着数量众多的淘金者,加拿大的金矿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移民。在不计其数的淘金者中,有数百万的欧洲和亚洲移民或者走进工厂成为工人,或者修筑铁路,或者在美洲种植园工作。与他们一起到来的,是那些为移民工人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的服务人员。与此同时,美洲的文化和种族也发生了改变。旧金山的中国城里,陈兴发的中餐馆为中国移民提供家乡饭,同时也把中国的烹饪方法介绍给美国社会。全世界的移民带着他们的家乡美食、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来到美洲,并从中得到了相似的安慰。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欧裔移民达到了230万——几乎等于18001850年这50年间所有横跨大西洋的人口总和,直到20世纪初,移民仍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不断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明清,与封建社会治乱更迭对应,黄河流域的移民总体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盛世中心向周边的外移,目的多为中原王朝扩张势力。或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乱,权力中心南移带动大规模汉人南迁。北魏是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是全面模仿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典型例证。1127年的靖康之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往南方,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出了北方。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各个内迁的非汉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

——摘编自穆冬霞《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并且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多数华工是在政府组织、“中介”欺骗、殖民地“绑架”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但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

——摘编自杨丽莎范茏《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4 . 【印第安人土地问题】

材料一   

1790—2000年,美国境内印第安人逐渐缩小的部落领地

1790年,白人移民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迁移时,那里的大片地区仍在土著的印第安部落的控制下。到了1830年,因为大量移民带着黑奴到俄亥俄河以南这一地区,部落集团采取各种策略以保持独立和谋求生存。到了1830年,印第安人面临着不断的文化侵略、军事失败,或者移居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命运。1840年,美国白人首次大规模地越过密西西比河与强大的印第安平原部落发生联系。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也吸引了大量移民,白人带来的致命霍乱在印第安中间传播,大批印第安人死亡。从1850年到1890年,美国中西部的大片印第安土地被割让和侵占。

——摘编自纳什主编《美国人民》

材料二   1999年,联邦政府介入了奥奈达族的一场法律诉讼,裁定纽约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时候从当地的土著人那里非法取得土地27万英亩并要求归还。2000年初,联邦政府归还了犹他州北部8.4万英亩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在1916年的时候从犹特人手中夺取的,目的是保证拥有对那里珍贵的石油页岩的储备权。2022年,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重要的判决,裁定俄克拉荷马州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马斯科吉部落保留地所有,其中包括该州第二大城市塔尔萨的大片区域。

——摘编自约翰·拉法格《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境内印第安人拥有土地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印第安人追讨土地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的扩张与新“西方”】

材料一   1803年,为了给欧洲的军事行动筹款,拿破仑向美国提出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整个路易斯安那领地。詹姆斯·门罗和利文斯顿大使当机立断,从拿破仑手中买下了整个路易斯安那,使美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多。1845年,美国总统泰勒批准兼并得克萨斯;1846年,美国总统波尔克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并入美国;1848年,他又通过美墨战争获得了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两省(包括今天的加利福尼亚、犹他、内华达,以及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上卷

材料二   18世纪末期以来,美国人在界定自身文化身份时将欧洲视为美国的对立面和文化“他者”,信奉的是“美国例外”论;在思考美国的地缘政治特性时,把欧洲视为威胁,奉行的是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发明和传播“西方文明”与“大西洋共同体”话语,原本相互隔离和对立的北美与西欧被置于同一个地理和文化空间中,拥有共同的利益、文化遗产和价值观,新的美欧关系和对欧政策被合法化,作为文化、意识形态和安全共同体的大西洋联盟得以建立,一个新“西方”被构建出来。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00年前美国扩张的概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西方”的实质,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6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7 . 【西方古代与近代移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发生了很大变化。当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许多农民因丧失了土地而陷于贫困或破产,也有一些自由民因为债务逐渐沦为奴隶、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纷纷移居海外,谋求出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向海外输出商品,而原料也越来越缺乏,后来希腊就在海外设立商站并逐渐形成殖民地。也有不堪贵族压迫的平民或政治上失利的贵族远离本国,另觅新土。于是,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人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展殖民运动。早期的希腊殖民地具有农业性质,后来许多农业殖民地变为农业和商业殖民地。这种殖民地自己的手工业也有发展,它们把大部分商品转卖给邻近部落或者提取粮食和原料,同时增加对宗主国的输出。

——摘编自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材料三   政党的意识形态定位决定了他们将从何种角度来阐释移民这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主流政党来说,移民议题的挑战在于它是一个复合议题,涉及多个政策领域。首先,是否接纳外国人进入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问题;其次,外国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涉及所在国的福利政策,选举制度等;此外,移民的融合还涉及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关系到所在国的身份认同,价值观等因素。移民问题的复杂性给政党移民问题塑造提供了不同的方式。

——王丹逸《政党政治视角下的德国移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殖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移民问题?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移民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的三次浪湖

时间移民成分组成移民人数
第一次浪潮(19世纪20—40年代)大多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小农和佃农每年超过4万人
第二次浪潮(19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产业工人、工匠、商人每年超过6万人,最高达7.5万人
第三次浪潮(19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工厂工人、矿工、建筑工人每年超过8万人

——摘编自王寅《19世纪美国的英国移民研究》

材料二   二战中,英国饱受战争摧残,人员伤亡惨重,经济的重建亟需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殖民地民族运动此起彼伏、英国缔造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英国政府试图以英联邦继承帝国势力,并通过《1948年英国国籍法》赋予联合王国、殖民地和英联邦公民共同的“英国国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殖民地和英联邦公民充分利用其公民权移居英国,并逐渐形成一股移民潮。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每年进入英国的移民超过2万人。到1958年,已经约有12.5万名西印度裔在英国定居。此后移民数量逐年递增,更在1961年一度达到50万人的高峰。

——摘编自元鹏成《国际关系视野下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浪潮的特点及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移民大量增加的原因。
2023-05-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中期世界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这一社会差异的严重性在俄国赢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变得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的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国家。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即在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用语,承担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而母语作为各族学生的必修“母语”课程和文化德育课程语言。……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至19世纪中期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对美洲族群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综合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以“文化重构”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美之间开辟了新航线。当时欧亚两洲的商贸发达,但对于西欧、北欧的国家来说,亚洲无疑是千里之遥,而美洲、非洲则近得多。于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张,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在利润的驱使下,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商贸的扩大,欧洲国家资本积累的需要,全球国际性的人口迁移进入高潮期。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迫遣返人口回国。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减轻了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迁入地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数超过了欧洲。

——摘编自王蓉蓉《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国际移民在国家、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之由发达国家提供的官方援助,移民寄回家的资金成为更加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他们重返故土时还带回了新的技术、经验和人脉。在某些国家,很多经济领域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对移民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当高。据世界银行统计,全世界的汇款从1995年的102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约2320亿美元,增加了一倍以上。往发展中国家的数额在全球汇款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1995年的57%(58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2%(1670亿美元)。根据教育部《2009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从1978年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8.91万人。据国际移民组织2001年的保守估计,全世界1.5亿国际移民中,大约有4000万属于非法移民。

——摘编自杨恕《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说明相比于前者,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