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人口迁徙与动植物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航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洲际人口迁移……面对这种现实, 欧洲人借用土著人劳动力开发美洲的愿望化为泡影……进入 18 世纪后, 移民步伐有所加快,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重要的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相继建立后,为加快经济开发, 英国人竞相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梁茂信《近代早期西欧国家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1550—1750 年》

材料二   这些外来作物如何传入中国,学界对此作了极为全面与细致的考察……就中国而   言,也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与地区性世界贸   易网络的存在直接相关。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在这一体系的   影响下,中国无疑是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联系周边地区的交流网络。……但此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多是经由欧洲或东南亚(较早完成大航海的   西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为跳板,而非是直接传入。

——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基础上,又增长了 4%…… 2018 年至 2020 年间,有近 100 万名儿童出生即是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是难民。格兰迪说:如此多的儿童出生在流亡中,这一悲剧应当成为我们做出更大努力以阻止和结束冲突与暴力的理由。”

——根据中国网新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早期美洲人口迁移的特点。
(2)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外来作物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述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
2022-07-02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趋势。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拼盘”。结合所学,请你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看法。
2022-07-14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据统计,1960年共有325万人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1974年已激增至947.5万。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前的移民,82%来自欧洲,20世纪90年代后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各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组织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因此某国劳动力一旦出现短缺,很快便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进入。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

——摘编自解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传统潜能大爆发的表现。大批的外来科技人才对美国的贡献让美国政府尝尽甜头,联邦政府出台的《1952年移民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如今,美国人口除了有各种族土著外,还包括欧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不同种族的移民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团体,并由小团体之间的摩擦、碰撞而创造出更繁荣的经济文化景象。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让美国社会更具多样性和更加注重平等、民主。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不断涌入美国,这些移民所获得的成就,逐渐打破了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霸权。

——摘编自朱学敏《浅析美国多元化文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7-1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   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罗马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共有20多个分支,其中最著名的有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狂达尔人、伦巴德人等等。“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公元4世纪以前,日耳曼人即开始以各种方式向罗马境内渗透。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则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日耳曼人大迁徙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到19世纪70年代,仅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就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新入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并指出出现这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

材料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的迁移人口分别相当于1990年、1995年全国总人口的3.01%和3.02%,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在1982年约3000万人,1985年约4000万,据1992年“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结果推测为9360万。1995年的流动人口规模推测为8000万,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社会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6-11-27更新 | 4595次组卷 | 6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