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2 .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2022-03-29更新 | 2414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嘉靖、万历以后,中国的人口移动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人们脱离农业生产,或者寻找一个地方培植商品性经济作物,或者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流向城镇进行商业活动。清代初期人口移动主要在内地省份之间相互迁徙,两次“湖广填四川”迁移大量人口,改变了因战争、自然灾害、瘟疫四川人口大大减少的状况。中期以后,人地矛盾激化,边疆移民和海外移民成为主要趋势。北方,迁直隶、山东之民到蒙古垦种。东北,迁河北、山东民户前往垦荒。在清代除政府有组织的移民外,自发的人口迁移也很突出,人们为了生存而流向山区、海岛,流向边疆、海外。

——摘编自张少云《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类型述评》

材料二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八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这种人口流动是客观推动和主观拉动合力而成的。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大约20世纪80年代,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表现为
A.服务人员迁移B.体力人员迁移C.难民迁移D.“知识精英”迁移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绿卡”这个词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移民政策上都给予所需要的外籍人士以长期居住权”,使之享受准国民待遇,即所谓的“绿卡”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引进外资,扩大开放B.吸引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
C.争夺人才,留住精英D.接纳难民,慈善救济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郭…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盐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カ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格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图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
(2)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2022-01-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
A.种族族群界限消失B.种族差异导致社会关系混乱
C.人口结构发生改变D.跨族婚姻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2021-08-07更新 | 109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东辽县第二高级中学校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   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

材料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的迁移人口分别相当于1990年、1995年全国总人口的3.01%和3.02%,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在1982年约3000万人,1985年约4000万,据1992年“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结果推测为9360万。1995年的流动人口规模推测为8000万,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社会背景。
10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兴建了许多社区级别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数都是衣着随意的“社会闲杂人员”,有带小孩的、会朋友的、甚至有在馆内沙发上打盹的老人。这体现了图书馆的特点是
A.教育性B.市场化C.公共性D.现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