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旗下的“海盗牌”香烟进入中国后更名为“老刀牌”,画片中海盗手里的大刀也改成了优雅的弯刀(如图1)。此后,该品牌还出了仕女(如图2)、孙悟空等画片的香烟,并印刻不同的处世哲学,如:只要用心读何愁书不熟、田家自有乐等。这反映出当时(       

图1

图2
A.实业救国思想成为国人共识B.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向
C.中华传统文化深受西方喜爱D.西方商品促销方式的本土化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人以希腊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一路东行,飞过波斯,跃离粟特,走进中国,与从东向西传播的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使用最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之一。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翼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如图1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翼马纹织锦藏品。这一神兽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借助了翼马纹设计了“丝绸之路周”的徽标,如图2。

   
图1

   
图2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的特点并简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丝绸之路周”徽标的认识。
3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4 . 16世纪中后期,西洋自鸣钟传入中国。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自鸣钟处”,从全国招募人才学习钟表制造技术,尝试着自己生产钟表。后来,“自鸣钟处”又改为“做钟处”,从此“做钟处”成为专门制造钟表的皇家作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学东渐”蔚然成风B.钟表得到了市民阶层的追捧
C.钟表的制造技术得以发展D.西方机器产品受到皇室青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波斯人、大食人促成了地中海文明、西亚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中国汉代的被中香炉,13 世纪时已传入西亚,中国香炉制式和图案也沿着丝路传到域外。域外蒸馏提香术、香疗术传入中国; 中国熏香术、中式香疗术、各式香炉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传到域外。在中国人主导的丝绸之路上,展现出和平、兼容、共赢的文化内涵。香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载体。

——摘编自严小青《香料文化交流彰显人类文明互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品流动与世界文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另选其他商品: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妈祖俗称“海神娘娘”“天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阅读如表“新加坡早期祭祀妈祖的宫庙或供奉妈祖的华侨社团”。这反映出(     
庙宇名创建时间主要信众群体(原籍)
宁阳会馆天后宫1822年广东台山
粤海清庙1826年广东潮州
天福宫1840年福建
琼州天后宫1854年海南
永春会馆天后宫1867年福建泉州
广惠肇碧山亭1870年广州、惠州、肇庆
潮州西河公会1880年广东潮州
三和会馆天后宫1883年广西和广东高州
A.新加坡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移民推动了中华文化外传
C.新加坡与中国贸易十分频繁D.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2024-04-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习小组就历史课上的某一主题展开研究,搜集到一系列相关论文,论文题目有:《墨西哥音乐文化与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发展》《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和实质》《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为(       
A.全球联系建立B.文明多元起源
C.文明交流互鉴D.殖民文化侵略
2024-04-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8 . 1926年,英国《礼仪之书》对茶桌礼仪有如下记述:“女主人可能在众人的椅子旁边放一个小茶几或凳子……有时候需要提供小块茶布,如果有果酱的话,则需要提供切点心用的茶刀(银质或镀银的小刀)。”由此可知,英国茶文化(     
A.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B.风靡于英国上层社会
C.体现了妇女地位提高D.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新名词在20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20岁的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98日,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道,言驻京某国公使请求出面干预,清廷官员回以“此次风潮亦我国人民自由之行动,官场无法干预”。其实在1900年后,随着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渐多,翻译事业大盛,加之受到梁启超影响,宣传新学的报刊也日益增多,致使来自“译本书、时报纸”中的新名词越发丰富,弥漫于各种文类中。

——摘编自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

材料二   今者译本之流行,报章之传布,上至于奏定之章程,钦颁之谕旨,所用新名词既数见不鲜,又乌得从而禁之?……且谋教育之普及,不能不设学堂,设学堂不能不教科学,教科学不能不用新名词。

——摘编自《教育杂志》第7期(190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名词流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名词流行的历史影响。
10 . 王玮为了更好地区别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就其中某流派的特点做笔记如下:
●这种思潮需在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
●它常常与某种神秘的或非理性的感觉结合起来
●基本心理理特征是“渴望”。特别是“渴望不能达到的、已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
同属这一流延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