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提出了文明形态史观,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是文明发展形态四阶段说: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第二是挑战——应战模式,即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第三是文明接触论: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

——摘编自华珉朗《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视域下的金庸小说》

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上海开埠后,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西餐馆也随之越开越多。上海西餐汲取各国西餐的精髓,融合上海本帮菜的特点创造出了一道中西合璧的菜肴——“金必多浓汤”(Comprado Soup, comprado即“买办”),受到大众广泛欢迎。这表明(     
A.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B.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C.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D.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交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不完全统计,15世纪末以后,东亚海域来自全球的各国沉船有30余艘。其中中国船数量最多,发现于中国南澳、海南及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其次为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沉船,发现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除此之外,东南亚本地沉船发现于越南、菲律宾。这说明(     
A.东西方海上霸权发生更迭B.传统海上商路日趋没落
C.欧洲列强赢得了主导地位D.东亚海域贸易竞争加剧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一种全新产品打入一个国家时,它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国家中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这就需要适应或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或口味,使他们接受这种产品。如果跨国公司成功了,它实际上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经营环境。这说明(     
A.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经济全球化要求文化创新发展
C.跨国公司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国际贸易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     
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
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现代欧洲语言中的市场、关税、港口、盐税、暗礁、交通、冒险、支票、杂志、酒精、零、代数学、集市等词语皆源自阿拉伯语。由此可见(     
A.阿拉伯人阻断欧洲与东方的贸易B.阿拉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
C.现代欧洲语言起源于阿拉伯语D.阿拉伯人对欧洲商业经济影响深刻
8 .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一时期亚非国家的原料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额均出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     
A.工业发达国家占据多数市场份额B.商品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逐渐融合
C.亚非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渐趋重要D.国家间经济往来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据此推断,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茶文化开始引入欧洲B.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C.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D.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故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当然理学家也会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熔铸其中。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摘编自郑师渠、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