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21·贵州毕节·二模
2 . 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2021-04-22更新 | 1521次组卷 | 1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1·辽宁·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2021-05-30更新 | 1891次组卷 | 29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 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输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

——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域。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 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90.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 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 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

——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经贸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末中俄茶叶贸易的趋势及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80年代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谈谈对中苏贸易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年312.5202.5110
1871年409.5202.5207
1886年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
2020-12-11更新 | 54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课时练习卷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7 . 服装
(1)法国服饰变化有什么特点?
(2)中山装是怎样设计的?
2022-06-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问题导学-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8 . 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2022-05-13更新 | 1690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24.5129.16
191315811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18501870189019001913
指数9204159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第一批入学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

1904年,晚清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33年,国民政府规定英语学习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政务院规定“初中一般不设外国语”.教育部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精神,连“二、三年级原已授外国语科的一律停授”,强调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

1978年英语重新被定为高考必考科目,同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英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开始六级考试;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   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