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成长。20237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贺信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有理有据。)
2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月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全球传播的意义。
4 . 1784年,北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该船装回美国的货物共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丝绸490匹等,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     
A.中美之间朝贡贸易的规模B.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丝茶贸易
C.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D.“万里茶道”上的文化交流
2023-07-13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也传入亚、非、欧等地。读《“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cha发音传播路线出现的时间早于tea发音传播路线
B.茶叶沿两大路线传播中均推动沿线国家文明的转型
C.不同传播路线主要受传播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D.“茶”字不同发音的传播主要由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
2023-07-10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中国人关于“秒”的记录主要反映出(        
文献记录出处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孙子算经》(魏晋南北朝)
以四刻为一时以便推算,每刻得一十五分,而以一分为六十秒,一秒为六十忽。《清会典》(1670年)
雷艇试行一海里,得三分二十六秒。回行一海里,得三分十一秒半。《欧游杂录》(1879年)
A.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B.西方计时体系影响中国
C.西学东渐促进思想解放D.近代中国时间观念增强
2023-07-08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画家布歇的《中国花园》,是法国人对自由与享乐生活的向往和中国瓷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描绘个人趣味的画作在法国引起轰动,传统的历史和宗教题材画作只能退居次要地位。上述材料说明了(     
   
A.欧洲人对中国的生活充满向往B.中国产品积极开辟海外市场
C.东方文化开始对欧洲产生影响D.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023-05-16更新 | 48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30至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画师大多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简单掌握西洋画技法,在创作时会很自然地会加入中国画技法。由此可知,“外销画”(     
A.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B.反映了中华文化影响西方艺术发展
C.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乳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

——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

——摘编自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材料三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

——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
10 . 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     
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
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
2023-02-21更新 | 1464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