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西方文化对上海产生影响
2021-03-12更新 | 93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习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著名作家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其主张(  )
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2020-12-29更新 | 16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史的核心理念是互动,全球史研究就是“大范围的互动研究”。全球史学者表达“互动模式”有如下方式:

阐述不同人群“相遇”之后,文化影响的相互性和双向性;

描述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交往网络”或“共生圈”;

论述产生于某个地区的发明创造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

探讨“小地方”与“大世界”的关系;

“地方史全球化”;

全球范围的专题比较研究;

生态史、环境史研究;

探讨互动规律与归宿。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理论与文明互动研究》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2020-07-14更新 | 695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2019-08-24更新 | 80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开学考历史试题
8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动
A.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9 .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