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叠什之战

材料一: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它记录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与赫梯联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经过。以下是卡叠什战役铭文的部分内容:

“我是伟大的法老,统治整个埃及,我的权力无可匹敌。当赫梯联盟试图入侵我的领土时,我率领我的军队与他们交战,并在卡叠什击败了他们。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军队,停虏了他们的将领,夺取了他们的财富和珍宝。这场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实力,也证明了我们的神灵的支持和眷顾。因此,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胜利,以及我们为了保卫自己和我们的国家而做出的努力。”

材料二:在卡叠什之战中,到底胜利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这个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神庙的墙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赫梯国王穆瓦塔鲁认为自己才是胜利者,因为这次战役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在此后几年中,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评析《卡叠什战役铭文》的史料价值。
(2)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3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随着蒙古的西征,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L.阿布霍德说“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

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不久,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12541324年)来到了中国,他的游记给西方人留下了对东方财富的痴迷,这些因素对后来由西方殖民者主导的地理大发现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世界史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应当是从蒙古的远征开始的。

——摘编自刘肖肖《论西欧与元帝国的关系(1260-1368)》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024-03-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一 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23-24高三上·河南·期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1-22高二下·江苏常州·期末
4 . 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相始终的。……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打着“文明”论的幌子,认为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是为了推进“文明”,发动“文明”战争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极力为对华战争寻找理论根据。日本还有一种“怀柔”形态的宣传,如19世纪90年代的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强调黄种人与白种人的种族对立,认为亚洲黄种人是“单一种族”,应该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大东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的统一。到了20世纪初,日本通过学术著作的方式,大肆宣扬“支那必死论”和“西方列强分割论”,认为日本应该独占中国的遗产。日本在全面军事入侵中国后,明确提出所谓“对支文化工作”要着眼于对中国长期占领与统治。为此,日本派遣“文化工作”特派员来华,对中国上层特别是知识阶层进行利诱和劝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以奴化为目的的奴化教育。他们凭借武力,毁坏或占领中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扶植和建立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体,通过新闻媒体、情报机构、日语教育、宗教信仰等推动所谓“在支文化事业”。

——摘编自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8《流浪地球2》爆火,北美排片却遇阻——文化交锋-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军主要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组成,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希腊文明的载体。东征中还有很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测绘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来往,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宫廷中使用希腊语言,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马其顿人君主国同列。南俄等地的艺术品涉及当时的宗教主题,在库班地区发现的金属饰物上就有盛行于希腊化时期的命运女神的形象。罗马文化这时受到希腊化文化的冲击,古典时期和此时的哲学、戏剧、语言、建筑、雕刻艺术都被罗马人接受或改造利用。……阿拉伯半岛是希腊化世界南路通商要道的必经之地,努比亚与希腊—马其顿人的文化交往是值得肯定的。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三   传统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是指在古希腊史上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至公元前一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言,一般认为它始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伐,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分裂成由其后继者建立起来的诸多王国,它们是马其顿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的治权、文明也广泛地普及到这一广阔区域,因而把由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些王国统称为“希腊化世界”,把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一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希腊化”一词为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Droysen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其后各国学者纷纷引用,于是相沿成习。但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并不符合史实,且不谈马其顿王国,就东方各国而言,“希腊化”这一名词带有极大片面性,它完全抹煞了东方因素的作用。

——樊江宏《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再思考》

主题二   蒙古西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四   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

——摘自【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五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十七岁的姑娘,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该书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扩展的角度简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并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时代”的理解。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历史纵横*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023·山西阳泉·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腓力二世重视教育,他给12岁的长子亚历山大聘请了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为老师,学习哲学、数学、逻辑、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腓力二世死后,亚历山火于公元前336年继位称王。在此后的13年中,他不但成为全希腊的领导者,更征服了波斯,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他和他的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这些希腊城市几乎都在底格里斯河以东,是希腊化世界东部的中枢。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他的部将塞玻古继承了亚历山大的政策,鼓励文化研究,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专门收藏文化典籍的缪斯宫,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在伊萨斯之战后,亚历山大集中精力巩固和整顿新征服的地方,接着挥军南下,不战而取埃及。他把埃及分为两个省,任命埃及人为省长,任命马其顿人为驻守埃及的海陆军指挥官,自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他采用分权的策略,任命多人负责埃及军政及民政事务,因为他认为把全埃及委托给一个人掌握是不妥当的。

——色诺芬《远征记》卷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历山大在传播希腊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对埃及进行统治的特点,分析帝国建立所产生的政治影响。​
2023-07-1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观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下图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后被炸毁。


材料三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把东方文化带到西方,一种混有希腊和东方的文明诞生了。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途径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了一条“文明地带”?
(2)“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思考,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
2023·江苏南通·二模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起初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邦,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战争就逐渐成为罗马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对迦太基的战争期间,政府向罗马人借款以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然后以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赔付。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对于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等,不能对等与之谈判和平,而必须是由罗马赐给他们和平。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军力进一步下降。但罗马因不满意于之前要向达契亚交纳钱币以换取和平的协议,还是发动了对达契亚的战争;最终将达契亚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材料二   汉朝建立后,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尽管凭借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由编户齐民组成的汉朝军士在组织、装备、物资力量等方面要胜过匈奴。但是,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只有在汉武帝时有一段主动反击的时期。对于打胜仗的将军,也没有像罗马那样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给他们修建凯旋门、纪念碑。总之,西汉一代的边防政策,遵守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则,这与罗马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

——摘编自马克走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与罗马在战争与战略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的战争与战略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636次组卷 | 8卷引用:热搜题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五单元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2-23高二下·江苏徐州·期中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之后,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等

材料二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辛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垦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三1914年开始的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国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欧洲之兴”起到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战争本身……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
2023-05-02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高二非选择题(5大核心考点+35道高频非选择题)(江苏专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与古代历史上著名战争相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2022-08-21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