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蒙古帝国西征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干旱或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但近年来有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恰恰是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这说明(     
A.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支持B.蒙古西征的原因难以确定
C.传统观点被证实显然错误D.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
2 . 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中的“Y”和“Z”字母,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表明
A.腓尼基字母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B.拉丁字母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C.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定影响D.希腊字母是罗马字母的唯一源头
3 . 有人指出,伟大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孔雀王朝的统一
C.亚历山大的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
4 . 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文化的交流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
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
2021-06-06更新 | 90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化表现在
①希腊文化中心发生了变化   ②促进希腊人和其他民族融合
③希腊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   ④被征服地区希腊化非常彻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真正接纳希腊文化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7 . 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等。这主要反映了
A.战争是人类文明传播途径之一B.战争使各地文明连为一体
C.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D.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成果
8 . 下图为公元前4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使用的具有希腊风格的银币,当时埃及在语言、文字、风俗、货币、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深刻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与埃及“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是
A.穆罕默德B.亚历山大帝
C.大流士一世D.君士坦丁十一世
9 . 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D.促进了被征服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1-05-05更新 | 90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历史解释
这三种发明(印刷、火药和磁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

—培根《新工具》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产生重大作用,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95年,严复选译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命名为《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3)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进化论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
正是靠着一批留学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献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经验才被传入并融化进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才得以迅速提高,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火种。

——摘编自《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看翻译的功能》


参照上表中的(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的陈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