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1 . “希腊化世界”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去世后,从亚历山大帝国逐渐分裂出来的三个主要国家,下列国家中属于“希腊化世界”的是(     
①马其顿王国   ②罗马共和国   ③塞琉古王国   ④托勒密埃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总督参事会作为英属印度的中央政权,在英王接管政权后,发生了变化。186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参事会法》,把英国的一套行政原则和模式引进来,法令规定每个参事负责一个行政部门,分管内政、外交、财政、税务、法律、军事等部门的工作。1858年兵变的结果也使英国人认识到,完全将印度人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是危险的。因此,允许印度人参加立法参事会。后来,又吸收印度人进入行政参事会。1861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印度文官法》,把自1855年开始实行的“通过竞争考试择优任用文官”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官任用、升迁、纪律、年金、奖惩等条例和规则。

——摘编自张群《试析英属印度文官制度的嬗变》

材料三   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金钱万能、人情冷漠、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影响着韩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韩国政府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产业拉动全国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文化立国”国策。韩国政府通过政策立法、影视作品等将“孝”文化植根于国人的灵魂与血脉之中。韩剧中传达出的“孝”文化因子,不仅主导着韩国国民的精神生活,而且使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亚洲,尤其是中国掀起了一阵“韩流”热潮。韩国把这些由“孝道”而产生的文化产业通称为“孝子产业”。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摘编自王曰美《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19世纪中期英属印度政府的文官体制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韩国政府打造“孝子产业”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政策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3 . 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远征(     
A.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
C.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D.开启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往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开大学扬巨平教授在《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七世纪)》一文中,利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传入中国的犍陀罗艺术、钱币等文化载体,分析了希腊化文化与古代中国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特别强调了亚历山大东征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在其中所发挥的先导和奠基作用。

——摘编自杨巨平《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与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相互交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地图,结合相关史实,以“战争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8-26更新 | 19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上述材料(     
A.探讨了蒙古西征的路线B.剖析了蒙古西征的战术
C.辩证看待蒙古西征的影响D.认可蒙古西征促进文化交流
2023-08-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7 . 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拜谒埃及太阳神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亚历山大此举(     
A.传播了马其顿帝国的先进文化B.重建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C.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D.解决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
2023-08-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8 . 传教士将1245—1247年受教皇派遣出使蒙古的经历及见闻写成报告——《柏朗嘉宾蒙古行纪》。在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蒙古的地理概况、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大汗王室、战略战术、征服地区情况、抵御蒙古的战术等内容。他称中国为“震旦”,认为“震旦人仍然属于异教地区”,“盛产五谷小麦、酒、金、银、丝绸以及其他各种养生的物质”。据此可知《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A.对研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有较高史学价值B.见证了蒙古首次西征的盛况
C.引发欧洲对中国的兴趣,推动新航路开辟D.折射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2023-08-1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9 . 在与蒙古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俄罗斯人的领导者接受了东方蒙古人关于政治制度、军事行政组织、人民普遍纳税服役,尤其是王权无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拥有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种种手段和武器。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扩大了国际影响力B.俄罗斯文化具有封闭性
C.战争是文化交流的必然途径D.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2023-08-1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0 . 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中注意留下工匠技艺之人并将其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囊加带(人名)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B.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D.蒙元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2023-08-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