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2022-05-30更新 | 59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西方医学现代殖民主义开始寻求香料贸易,异国热带植物同样是欧洲人追逐的热点。1563年葡萄牙人创作的《药材和药品的对话》是欧洲第一本提供印度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著作。欧洲医学者整合来自美洲、非洲原住民的传统医学,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这些战争中大多数人死于疾病而不是作战。预防性卫生事业的推广,有利于降低欧洲军队的死亡率。

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疾病全球化创造了条件。19世纪的几次霍乱大流行使欧洲开始推动建立国际卫生标准和组织。这一时期,欧洲医学认为炎热气候是不健康的,产生了热带种族的懒惰散漫。疾病全球化以及惊人的死亡率,既催生了细菌学和疫苗学,又让种族歧视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19世纪晚期,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只关切热带地区欧洲军队和移民的健康,“医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帝国力量“开始使用药物作为从新臣民中赢得支持的一种方式,以平衡殖民统治的强制性特征,并建立一种比单靠政府更广泛的帝国霸权”。现代工业制造的药品和疫苗之推广成为殖民扩张的重要部分。

——据【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著《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整理

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
3 . 19世纪80年代,上海租界的洋商开始使用煤气照明。因煤气管道铺设于地下,百姓将煤气称为“地火”,认为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
A.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B.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
C.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2020-08-10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限时训练

4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总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30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