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一时代,地球仪、望远镜等科学仪器以及各种标本成了人类理性和希望的象征,为了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并作出分类,欧洲各大学都建立了附属植物园和博物馆。与自然(物)的发展和解放相对应的,是人的解放,而且以个人为基础的自然法的人权思想,还把教育看作是人权的一部分。1792年,由孔多塞起草以公共教育委员会名义向国民议会提出的《关于普遍兴办公共教育的报告及其法律草案》指出,“更加完善的图书馆,资料更多的博物馆标本室,规模更大的植物园、农艺园等,也都是教育手段”。在经过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后,近代国家体制形成,国家掌握了教育的主权,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

——摘编自日本学者伊藤寿朗《博物馆概论》

材料二在中国,把“博物”一词视为一门学科滥觞于19世纪的后半叶,1848年,晚清名臣和学者徐继畲在他所著的《赢环志略》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馆。其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先后发表建立博物馆的观点,以开启民智、富强中国,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与支持。1905年,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张謇认为博物馆应当将收藏与陈列分开。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即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国子监旧址成立。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其宗旨为“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中共在苏区和解放区都兴办了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民众的斗志。

——摘编自马立伟《博物馆志愿者教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博物馆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历史发展与博物馆兴起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和私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官绅主张采西学、设学馆,以应对山雨欲来的大变局,专门仿效西学的新式学堂应运而生。来华传教士设立的教会学校,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作用。学堂的组织、管理、教学形式和内容,与中国固有的学校、书院、学塾等全然不同。伴随着自强运动的展开,学堂从学习外国语言文字逐渐扩展到学习工艺、军事、实业,并派遣学生留学欧美。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摘自吴德刚《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百年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晚清教育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2023-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是继“学宫”“太学”“国子学”之后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组织形式。本质上是至圣先贤们进行儒学承继的文明再造。它兴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既有官学的成分,又有对传统私学的继承与发扬,是与官学、私学相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实体存在。它是集藏书、修书、教育、学术、祭祀、议政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儒家经籍经义的理解与探寻。书院的创办者和主持,一般是当时的名师宿儒或社会贤达,他们既热心于教书育人,又致力于学术研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儒学研究成果,传授学术心得。

——摘编自吴玉军《试论民办高校对古代书院讲学模式的借鉴》

材料二1882年,张之洞抚晋,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了一所新式书院——今德堂书院。创建之初,教授内容仍以经史、考据、辞章为主,但增加了自主选学部分,给学生自主选学的机会,开阔学术视野,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胡聘之任山西巡抚后,1896年奏请改“学院”为学堂,另立水师、武备、船炮以及工技制造等类教学内容。此学堂,中西学并重,为近代山西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1901年8月,清廷颁谕,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为大学堂、府改设中学堂、县改设小学堂。晋抚岑春煊在令德学堂基础上,合并晋阳书院,筹办山西大学堂。

——摘编自刘丽文《晚清书院改学堂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书院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与近代书院演变的启示。
2023-11-23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美誉的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核心。现留存有自公元4—10世纪以来的700余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有汉文、梵文、古藏文、龟兹文、回鹘文、于阗文等多种文体的文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艺、历史、宗教、哲学等众多领域。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均无可比拟。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献资源宝库,其地位和影响不可替代。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及其周边环境均被戈壁,沙漠包围着,如何保持这里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街?是边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游客的超载,加速洞窟内温度和湿度急速升高、长时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含量,对壁画颜料层的色彩和围着状态造成直接的破坏。与此同时,游客的日益增多,使莫高窟景区周边出现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造成对景观和遗址地风貌的破坏。

——摘编自买小英《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以莫高窟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及其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莫高窟为例,谈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注意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除了完善取士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设有国子监总辖各学。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下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唐代还出现众多门类、范围广阔的实科专门学校。

唐宋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书院原为藏书、校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宋代则将书院发展为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元代政府大力扶持书院,书院院址多选于山林名胜之地,主持人称为“洞主”或“山长”。书院的出现,不仅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代表着社会良知,担当着社会道义,是批判现实社会黑暗腐朽势力的一股力量。到了明代,由于阉党魏忠贤矫旨尽毁国中书院,此后书院渐渐衰落。明代的学校,中央设有国子监(贵族学校),地方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边疆及特殊地方则有卫校(军事学校)。清代学制大抵沿袭明朝,科举制沿袭宋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试内容:第一类为经义,出题限于四书五经,文体多为八股;第二类为诏诰律令;第三类为经史时务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1901年以后,清政府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改造各级官学,书院改设学堂,改革和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促进了留学潮流的高涨,加速了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在晚清最后十年中,留日学生在留学生中占大多数。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在政策上提倡、鼓励;日本政府推行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民族危亡感的强烈震荡;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留学生们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这场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变革中,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学说,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近代教育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热情投身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特别是初等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事业教育、军事教育、法政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留学生中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近代教育家群体。这些变革实现了以日本教育为模板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加速了正在走向衰亡的封建教育体制的解体,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近代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观念第一次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中国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1949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51年起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在扫盲运动展开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湖南省桃江县《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人才,其基础在于教育。故要求各级党政官员,切实抓好小学教育的普及。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之后基础教育,再到如今推进教育信息化2.0,中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式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教育强国之路!图说中国70年教育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清末兴学热潮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3-08-25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天成学校2023届高三4月段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档案立法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和法家思想。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思想骨子里都是儒家仁、义、礼、信的封建伦理纲常,体现在文书档案工作中就是浓厚的封建等级思想渗透到文书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自然地体现在文书档案立法的各项内容和规定之中。从文书的文种、格式、抬头、避讳制度、用印到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及档案的利用范围等,便可得知是如此的等级森严。从秦代到清代,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进行了档案立法活动,都意识到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封建专制的重要性。档案立法包含于国家刑法典或行政法典,零星地分散在王朝立法的不同条款之中。古代档案立法总是和国家封建立法紧密相连的,秦律严苛,则秦代档案立法同样以严刑酷法著称;宋律细琐,则宋代档案立法也表现为事无巨细皆有法。

——摘编自杜道运《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近代以来,以罗振玉、王国维等为代表的史学家们从史料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档案史料的范围、功能、搜集、辨伪、校勘、整理、利用,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视野。他们把档案的视野从“官方”记载逐步拓宽到实物、雕刻、歌谣、民俗等。近代有识之士纷纷研究搜集、整理、编纂档案史料的科学方法,促进了近代档案学的发展。近代时期的档案法制体系包括三个等级结构∶一是中央政府级档案法规;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级档案法规;三是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近代已经具备完备的档案立法体系,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时代性的特点,民主法治、集中统一是这一时期档案法治思想的立法基础,为我国档案法制建设提供了思想源头。

——摘编自张盼《试论近代档案思想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档案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与近代档案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17世纪当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欧洲,当时收藏的目的正从炫耀财富和战利品逐步转变为对知识的渴望,“博物馆”一词指人文主义学者或君主的书斋。在此期间,大量私人收藏家崛起。这些私人藏家的藏品,后来多以捐赠或购买的方式汇入了博物馆,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大博物馆重要的藏品基础。
18世纪18世纪,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促进了博物馆逐渐向社会打开大门。在此以前的收藏都是私人收藏,仅面向少数特权阶层开放。1793年,应法国公共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卢浮宫的开放推动了许多大型博物馆的开放。
19世纪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博览会。这次“水晶宫”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不少场馆和展品被改造成了博物馆,此后,科学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了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个现代化的门类。19世纪兴建了一批大型博物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群、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是在这时建立的。
20世纪进入20世纪,博物馆工作向更系统、专业的方向发展,专业的博物馆协会在欧美纷纷建立。继英国博物馆协会于1889年成立后,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博物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专门的工作人员。

——摘编自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

(1)根据材料,概述上述四个时期世界博物馆发展演变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世界博物馆发展史的理解。
2023-07-18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气候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振铎担任国家文物部门的主要领导。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认为,新中国以前对文物的保存只是“为保存而保存”,而新中国的文物遗产保护事业应该是“为今天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服务的”。在他的主持和指导下,草拟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文件,并建议中央将这些法规列入土地改革的文件中以便扩大影响。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他发表《基本建设人员应有的古文物知识》等文章,主张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文物遗产保护的宣传。在注重文物遗产保护的同时,他提出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绝活不能“人亡技失”。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当代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朱保东《试论建国初期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并指出保护“三孔”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振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认识。
2023-04-1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主题。1960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2月,在两馆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博物馆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博物馆的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的认识。
2023-03-27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前551—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到处游说诸侯,晚年回到了鲁国从事讲学。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使“私学”走向了兴盛,而且为战国社会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听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持存疑态度。同时孔子还主张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做到“不耻下问”。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主张。面对学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培养目标上,他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在我国教育史和选官制度变革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鉴于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国际学术界尊其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

——摘编自朱邵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在雅典创办过阿加德米学院。在教育作用方面,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卫国者的保证。他认为教育在改造人性上也有着巨大的威力,因此他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的则是要培养“哲学王”,经过教育的培养的精英可以成为优秀的哲学家,最终成为统治者。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精英”教育,应该从第一、二等级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启发诱导,他认为,只要经过启发,没有学习过的人也能自觉地推导出数学、几何等公式。柏拉图以上的教育理念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当下教育的建议。
2023-04-21更新 | 37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