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坏消息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写实,而是往往缺乏现实,它不仅没有反映社会事实,反而对其进行了歪曲。因此,历史学家如果不考虑画家或摄影师的各种动机(更不用说他们的赞助者和客户的动机),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然而,让我们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成为许多历史学家研究的现象,为如心态、意识形态和特质等提供了证据。物质的或表面的形象,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隐喻的“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

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电脑无法取代人脑一样,无论多么精当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颊覆、遮蔽纸质文本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无法设想历史学家敢终会成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纸质文本与影像史料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支持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张晓校《影像史料重塑史学叙事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写实的艺术作品可能“歪曲”社会现实的原因,并概括这种“歪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结合影像史料与纸质文本史料的特点,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2024-02-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很早就形成了收藏并欣赏前人遗物的思想。或出于对先人成就的崇拜,或出于强烈的宗教热情。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人考古的兴趣逐渐由挖宝转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包括对建筑遗址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视作文化遗产。雨果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强烈呼吁国家将历史建筑等视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并立法保护。1830年,法国任命了第一位历史建筑监察官,1837年成立全国性历史文物委员会,1840年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登录与保护。此后,英、德、意等国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并公布了国家古迹。

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对缔约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清晰地界定,要求每个缔约国都应该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本国的文化遗产,必要时可以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摘编自王新文等《回到原点的追问:试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变化的原因。
2023-06-13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